《听崇德君鼓琴》
时间: 2025-01-26 23:47: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庭坚的《听崇德君鼓琴》
月明江静寂寥中,
大家敛袂抚孤桐。
古人已矣古乐在,
彷佛雅颂之遗风。
妙手不易得,
善听良独难。
犹如优昙华,
时一出世间。
两忘琴意与己意,
乃似不著十指弹。
禅心默默三渊静,
幽谷清风淡相应。
丝声谁道不如竹,
我已忘言得真性。
罢琴窗外月沈江,
万籁俱空七弦定。
白话文翻译:
在明亮的月光下,江面静谧而寂寥,大家合拢衣袖,轻抚孤独的桐琴。古人已经逝去,但古老的音乐依然存在,仿佛是雅颂的余韵。真正的高手难以得遇,善于倾听的人更是稀少,就像优昙花,难得一见。心中忘却了琴的情意和自身的意图,似乎十指并未碰触琴弦。禅心静静地在三渊中,幽谷里清风也淡淡应和。琴声的美谁说不及竹声?我早已忘却言语,领悟了真实的性情。罢了琴,窗外的月亮沉入江中,万物寂静,七弦琴声依然定格。
注释:
- 敛袂:指合拢衣袖,表示恭敬。
- 孤桐:独自的桐琴,暗喻孤独与高雅。
- 雅颂:古代诗歌的两种形式,代表高雅的音乐。
- 优昙华:一种稀有的花,象征难得的才能与美好。
- 十指弹:指弹琴时手指在琴弦上移动。
- 禅心:一种安静、恬淡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叟,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常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现深邃的哲理,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听崇德君鼓琴》写于黄庭坚与友人崇德君相聚时,借琴声抒发对古乐的怀念与对当下音乐的思考,反映出他对音乐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听崇德君鼓琴》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描绘了一个夜晚,月光洒在寂静的江面上,琴声悠扬,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古乐的怀念,还流露出对音乐深层次的理解,充满了哲理。黄庭坚以“月明江静寂寥中”开篇,渲染出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的境界。接着,诗人通过“大家敛袂抚孤桐”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们对音乐的虔诚与尊重。整首诗在音乐的引导下,逐渐深入到对心灵的探索,体现出诗人对生活、艺术与心灵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妙手不易得,善听良独难”,既是对技艺的赞美,也隐含了对真正理解音乐的稀缺性的感慨。以“优昙华”比喻这种难得的才能,增加了诗的层次感。最后,诗人以“罢琴窗外月沈江”结束,意象深远,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明江静寂寥中:月光明亮,江水静谧,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大家敛袂抚孤桐:众人合拢衣袖,轻轻抚琴,表现对音乐的尊重。
- 古人已矣古乐在:古代的音乐依然存在,唤起对古人的怀念。
- 彷佛雅颂之遗风:古乐宛如雅颂的余韵,传承着古代文化。
- 妙手不易得:真正的音乐高手难以得遇。
- 善听良独难:善于倾听的人更为稀少。
- 犹如优昙华:比喻这种稀有的人才,像优昙华一样难得。
- 两忘琴意与己意:忘却琴的情意与自我的意图,达到心灵的统一。
- 乃似不著十指弹: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心境,似乎手指并未触碰琴弦。
- 禅心默默三渊静:内心的宁静与音乐的深邃相应。
- 幽谷清风淡相应:幽静的山谷中,清风轻拂,形成和谐的氛围。
- 丝声谁道不如竹:琴声与竹声的比较,表达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 我已忘言得真性:超越语言,领悟真实的自我。
- 罢琴窗外月沈江:停止弹琴,窗外的月光沉入江中,象征音乐的结束。
- 万籁俱空七弦定:万物寂静,琴声定格,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优昙华”比作稀有的才能。
- 对仗:如“丝声谁道不如竹”,形成对比。
- 拟人:将音乐与心灵的状态进行结合,体现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乐的怀念与理解,体现了音乐与自然、心灵的和谐,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宁静与明亮,暗示内心的明澈。
- 江:代表流动与时间的无常。
- 桐:象征孤独与高雅。
- 琴:代表音乐与艺术。
- 幽谷: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优昙华”用来比喻什么?
- A. 稀有的才能
- B. 古代的音乐
- C. 忘却的心情
-
诗人通过“月明江静寂寥中”想表达什么?
- A. 热闹的场景
- B. 宁静的氛围
- C. 忧伤的心情
-
“罢琴窗外月沈江”中的“沈”字最可能的意思是:
- A. 上升
- B. 降落
- C. 消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王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而黄庭坚则更注重音乐与心灵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