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瞌睡颂》

时间: 2025-01-26 23:52:23

文殊吐酒卧,观音被杻械。

普贤盗铸钱,释迦扇炉韝。

范上座杀牛,黄鲁直害癞。

意思解释

解瞌睡颂

原文展示:

文殊吐酒卧,观音被杻械。普贤盗铸钱,释迦扇炉韝。范上座杀牛,黄鲁直害癞。


白话文翻译:

文殊菩萨在醉酒中安卧,观音菩萨却受到束缚。普贤菩萨偷偷铸造钱币,释迦牟尼则用扇子来驱赶炉火。范上座(指禅宗高僧范缜)杀牛,黄鲁直则对于癞病人非常残忍。


注释:

  • 文殊:文殊菩萨,智慧的象征。
  • 观音:观音菩萨,慈悲的象征。
  • 普贤:普贤菩萨,代表实践和理想。
  • 释迦: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 范上座: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禅宗高僧。
  • 黄鲁直:指的是黄鲁直,一位以严厉著称的人物。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文殊、观音、普贤和释迦都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象征着智慧、慈悲和理想的实现。范上座和黄鲁直则是历史人物,分别代表禅宗思想和对待他人的态度。诗的内容通过这些角色的行为,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冷漠的批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诗人和文人。他的诗风细腻、清丽,以情感真挚和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解瞌睡颂》作于黄庭坚晚年,或许受其当时社会环境和对佛教文化的思考影响,表达了对人们生活状态的反思和对人性状态的关注。


诗歌鉴赏:

《解瞌睡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讽刺的笔调,展现了黄庭坚对佛教人物及其行为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文殊、观音、普贤等菩萨的描绘,表现出了一种对宗教圣者形象的颠覆。诗人以“瞌睡”作为核心意象,暗喻了人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麻木。

文殊的醉酒、观音的被束缚,普贤的盗铸和释迦的驱火,构成了一幅荒谬的画面。每个角色的行为都在传达一种对佛教教义的反思,显示出诗人对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不仅在内容上具有讽刺性,更在形式上展现了黄庭坚的艺术才华。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人性冷漠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的无奈和呐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殊吐酒卧:文殊菩萨醉酒而卧,暗指智慧的迷失。
  2. 观音被杻械:观音遭到束缚,象征慈悲的无奈与困境。
  3. 普贤盗铸钱:普贤菩萨铸造钱币,表现出对物质的贪婪和对理想的背叛。
  4. 释迦扇炉韝:释迦用扇子驱赶炉火,象征对现实的无力和对理想的无奈。
  5. 范上座杀牛:范上座的行为冷酷,反映对生命的漠视。
  6. 黄鲁直害癞:黄鲁直对待癞病人表现出的残忍,揭示人性中的冷酷。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的布局工整,形成对比,使得每一对角色的行为形成鲜明对照。
  • 讽刺:通过对佛教人物的描写,讽刺了现实中的伪善和人性的冷漠。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反映佛教人物的种种行为,揭示了人性中的麻木和对理想的背离,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酒:象征智慧的迷失。
  • 束缚:象征对理想的压制。
  • 铸钱:代表物质的贪婪。
  • 扇子:象征对现实的无力。
  • 杀牛:象征对生命的漠视。
  • 癞病人:象征社会的弱势群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殊菩萨在诗中表现出怎样的状态? A. 醒悟 B. 醉酒 C. 忙碌

  2. 观音在诗中遭受了怎样的对待? A. 被尊敬 B. 被束缚 C. 被遗忘

  3. 诗中的“盗铸钱”象征什么? A. 贪婪 B. 慈悲 C. 智慧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临安邸》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苏轼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思,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对人性冷漠的批判,而苏轼则更多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与乐观。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关注点和情感倾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