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其二 感旧东西樵》
时间: 2025-01-10 23:03: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其二 感旧东西樵
作者:曹尔堪 〔清代〕
萧寺眠长夏。恰频来荆高垆畔,搊笋舞蔗。
变换浮云怜世态,嬉笑深于怒骂。瞥眼过何须悲咤。
曾记余生飘泊处,画船移百幅乌丝写。
差意气,轹颜谢。鹅黄新酿酣将泻。
但婆娑鄂公祠庙,白公亭榭。
今日弹冠归故物,鞅掌紫薇官舍。
还有客呼天问夜。湖水流脂山减黛,小楼空人逐东风嫁。
仍梦到,两峰下。
白话文翻译
在萧寺里我悠然入睡,正好在荆高垆旁频频游玩,采笋舞动甘蔗。
变幻的浮云怜悯世态,嬉笑的心情比怒骂更深厚。
看一眼过去,何必悲伤叹息?
曾经记得我漂泊的地方,画船上描绘着百幅乌丝。
虽有些意气,心情却未能如愿。
鹅黄的新酒快要洒落了,但在婆娑的鄂公祠庙和白公亭榭里。
今天我弹冠归故里,掌管着紫薇官舍。
还有客人问天问夜。湖水流淌如脂,山色减淡如黛,小楼里空无一人,东风吹来,仿佛在嫁接。
我仍然梦到那两座山峰下。
注释
- 萧寺:指幽静的寺庙,象征清净与安逸。
- 荆高垆:地名,可能是作者的游览之所,隐含乡愁。
- 乌丝:指黑色的丝线,形象地描述画船的风景。
- 鹅黄新酿:指新酿的酒,象征着美好而易逝的时光。
- 紫薇官舍:指官府的住所,隐喻作者的身份与地位。
- 东风嫁:比喻春风带来的新生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尔堪,清代诗人,作品风格多样,擅长描绘自然景象及人情世态,其诗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及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诗歌鉴赏
《贺新郎 其二 感旧东西樵》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全诗以“萧寺眠长夏”开篇,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荆高垆畔的“搊笋舞蔗”描绘出一种田园风光,既有生机又富有诗意,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表达了对世态的感慨,指出“嬉笑深于怒骂”,让人思考生活的多元与复杂。接着,诗人回忆自己过往的漂泊经历,“画船移百幅乌丝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风景融合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最后几句,诗人以“湖水流脂山减黛”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山水画,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土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寺眠长夏:在幽静的寺庙中安静地入睡,传达出诗人向往宁静的心情。
- 恰频来荆高垆畔,搊笋舞蔗:在荆高垆旁游玩,采集竹笋、舞动甘蔗,描绘出自然生活的乐趣。
- 变换浮云怜世态,嬉笑深于怒骂:浮云变幻犹如世态的无常,嬉笑的心情比怒骂更加深沉。
- 瞥眼过何须悲咤:回首过去,何必为此感到悲伤叹息?
- 曾记余生飘泊处,画船移百幅乌丝写:曾经的漂泊生活在脑海中浮现,像是画船上的画作,充满了回忆。
- 差意气,轹颜谢:心情虽然有些失落,但仍然保持着淡然。
- 鹅黄新酿酣将泻:新酿的酒快要洒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但婆娑鄂公祠庙,白公亭榭:描述美丽的庙宇和亭子,表示对故土的怀念。
- 今日弹冠归故物,鞅掌紫薇官舍:今天我回到了故乡,掌管着紫薇官舍。
- 还有客呼天问夜:还有客人在询问夜晚的事情。
- 湖水流脂山减黛:湖水流淌如脂,山色减淡如黛,描绘出宁静的自然景色。
- 小楼空人逐东风嫁:小楼空无一人,东风带来新的变化,暗示着生活的变迁。
- 仍梦到,两峰下:仍然梦见两座山峰,表现出对故土的向往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水比作流脂,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浮云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中的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往昔生活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以及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萧寺:象征着宁静与安逸。
- 荆高垆:代表着自然生活的乐趣。
- 浮云:象征着世态的变幻无常。
- 画船:象征着远行与回忆。
- 紫薇官舍:代表着身份与归属。
- 湖水与山:描绘出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萧寺眠长夏”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 A. 忧伤
- B. 安逸
- C. 怒骂
-
“嬉笑深于怒骂”中“嬉笑”与“怒骂”的关系是什么?
- A. 对比
- B. 类比
- C. 相同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 A. 失落
- B. 怀念
- C. 忘却
答案:
- B. 安逸
- A. 对比
- B.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更加强调历史的壮丽与英雄气概。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则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曹尔堪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