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庚寅初冬持社成立诸侣盟于峨眉之巅感而赋此》
时间: 2025-01-11 01:38: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屈子沉江竟。自当时香烟未绝,几番衰盛。一脉相沿唐与宋,闻道风骚各领。千载下人天都病。瓦釜雷鸣聒耳久,算晴窗祗作长宵暝。残劫里,醉还醒。今来岂是寻幽胜。矢初衷绵丝续缕,此心堪凭。万仞峨眉青未了,但许山灵为證。凝涕处孤怀耿耿。把酒相看无尽意,喜吟旌戮力同持定。云海畔,望金顶。
白话文翻译:
屈原沉江至今仍未沉寂,香火从未断绝,经历了多少兴衰更替。唐宋以来,文风相承,各自辉煌。千年来,人们因世事而苦恼。瓦釜雷鸣的喧闹已久,明亮的窗户只不过是漫漫长夜的陪伴。在这残酷的劫难中,醉中醒来。如今我们岂是为了寻幽胜地而来?我初心如丝绸般细腻绵延,这颗心值得依靠。万仞高的峨眉山依然青翠,只愿山的灵气作证。在这凝视泪水的地方,孤独的心情如此沉重。举杯相看,意趣无穷,欣喜地吟唱,共同努力持定。站在云海之旁,眺望金顶。
注释:
- 屈子:指屈原,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
- 香烟未绝:指屈原的精神和作品仍然受到世人的纪念和追崇。
- 瓦釜雷鸣:比喻小人物的喧嚣与自鸣得意。
- 万仞峨眉:指峨眉山,象征高远和崇高。
- 金顶:指峨眉山的金顶,是该山的标志性景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蛰堪,现代诗人,常通过传统诗词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他的作品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庚寅年初冬,诗人与朋友们在峨眉山巅共同成立社团,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在这个背景下,诗人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抒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屈原的沉江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诗人在对古代文人的追忆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延续。通过对比唐宋文人的风骚,诗人展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在写到“瓦釜雷鸣”的时候,诗人批评了当今社会的浮躁与喧嚣,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追求的坚定。最后,诗人以“把酒相看无尽意”来表达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共同追求的理想,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精神的执着追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屈子沉江竟:引入屈原的故事,暗示文化的沉淀。
- 几番衰盛:历史的兴衰更替,反映人事无常。
- 一脉相沿唐与宋:强调文化的延续。
- 千载下人天都病:暗示人们因世事困扰。
- 算晴窗祗作长宵暝:喻指短暂的快乐和漫长的孤独。
- 今来岂是寻幽胜:表达诗人内心的探索与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瓦釜雷鸣”比喻小人物的喧嚣。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韵律感。
- 拟人:如“此心堪凭”使情感更为鲜活。
主题思想:
整个诗歌呈现出对古代文化的思考与传承的意识,同时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共同追求的理想,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屈子:象征文化的牺牲与崇高理想。
- 峨眉:象征高远与灵气。
- 金顶:代表追求与希望的顶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屈原沉江代表了什么?
- A. 文化的遗失
- B. 文化的延续
- C. 人生的悲剧
- D. 自然的毁灭
-
“瓦釜雷鸣”指代的是:
- A. 大人物的喧嚣
- B. 小人物的喧嚣
- C. 自然的声音
- D. 文化的声音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离骚》与《贺新郎》都在探讨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但前者更为悲壮,后者则更具现代感和友谊的描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现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