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 过大佛寺黄梅伯读书处,同六禾》
时间: 2025-04-29 10:21: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旧游 过大佛寺黄梅伯读书处,同六禾》
作者: 陈洵 〔清代〕
看铜仙泪冷,黑子灰飞,才过僧寮。
便似山河渺,听黄垆俊语,淡酒须浇。
片红漫点花信,来去锦尘抛。
甚彩笔空题,华年枉度,风景非遥。
诗瓢。趁流水,想梦雨春痕,烟翠都飘。
未识愁多少,放高歌闲地,何似西樵。
故人唤起深恨,空手鹤声招。
但掩户惊沙,丹青粉壁犹故朝。
白话文翻译
看着铜制的仙人像,泪水冷漠,黑色的灰烬飞舞,刚刚经过僧人的寮房。
似乎一切都如同渺小的山河,听着黄垆的俊秀之语,淡酒更是需要浇灌。
片片红花漫洒,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轻轻抛弃了那些锦绣的尘埃。
何必用彩笔空写,华丽的年华也不过是虚度,眼前的风景并不遥远。
借着水流,回想梦中的春雨痕迹,缭绕的烟翠尽皆飘散。
未曾知晓愁苦有多少,放声高歌在闲适的地方,怎能比得上西樵山?
故人唤起我心中的深深怨恨,空手而来,仿佛听到鹤声的召唤。
但我关上门,惊起了沙尘,丹青粉壁依然是往日的模样。
注释
- 铜仙:指铜制的仙人像,象征仙境。
- 黄垆:古代的一种酒名,通常指酒肆或酒家。
- 锦尘:象征繁华的尘世,诗人对此有所抛弃。
- 西樵:指西樵山,古代有名的山,常被文人所咏叹。
- 丹青粉壁:指描绘的画作,象征着曾经的美好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洵,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大佛寺时,对昔日游玩经历的怀念与感慨,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忆旧游》是一首充满感怀的诗,诗人在游历大佛寺时,触景生情,回忆起往日的游乐时光。开篇通过描绘铜仙的冷漠与灰烬的飞舞,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感叹岁月无情。接着,诗人借助“山河渺”的意象,表达人生的渺小与短暂,令人感到深刻的哲理。
诗中提到“淡酒须浇”,暗示着对生活的淡泊与珍惜。随着花信的漫洒,诗人似乎在追忆那段美好时光。然而“彩笔空题”一句则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虚空,意味着华丽的时光已然逝去。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往的缅怀,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深思,呈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和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铜仙泪冷,黑子灰飞,才过僧寮。”:描绘了一个冷清的环境,铜制的仙人像流露出忧愁。
- “便似山河渺,听黄垆俊语,淡酒须浇。”:感受到山河的渺小,听到美好的言语,象征着生活的清淡。
- “片红漫点花信,来去锦尘抛。”:花信代表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甚彩笔空题,华年枉度,风景非遥。”:感叹生活如梦,华丽的年华虚度而过。
- “趁流水,想梦雨春痕,烟翠都飘。”:借助流水,回忆春雨的痕迹,感慨时光流逝。
- “未识愁多少,放高歌闲地,何似西樵。”:不知愁苦多少,放声高歌,西樵山象征理想的归宿。
- “故人唤起深恨,空手鹤声招。”:旧友的召唤引发深深的怨恨,空手而来,象征无奈。
- “但掩户惊沙,丹青粉壁犹故朝。”:关上门,惊起沙尘,墙上的画作依然如旧,唤起记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便似山河渺”,用山河的广阔渺小比喻人生的短暂。
- 拟人:如“铜仙泪冷”,赋予铜制物体感情,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片红漫点花信,来去锦尘抛”,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仙:象征着静谧与冷漠,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红花:象征着春天与希望,暗示生命的延续。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反映诗人的感慨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铜仙”象征什么?
A. 祥和
B. 冷漠
C. 温暖 -
诗中“何似西樵”指代什么?
A. 诗人故乡
B. 理想的归宿
C. 过去的回忆 -
“彩笔空题”的意思是什么?
A. 描绘生活的美好
B. 生活的虚空与无奈
C. 对未来的憧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加直接与浓烈,而陈洵的《忆旧游》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感慨,展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艺术手法。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洵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