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
时间: 2025-02-04 15:35: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旧游
作者: 李慈铭 〔清代〕
恁茸衫款段,独访玄都,日澹沙晴。
休说长生事,但丹霞灶冷,烟袅幡青。
天风猛撼铃铎,烛乱露坛星。
只玉格金函,玲珑雾阁,深琐层清。
西游几经岁,又几劫开皇,鹤化无声。
记得蓬莱境,便雪山冰海,花树都春。
何况帝城佳气,阆苑接仙禽。
还目极斜阳,林尖寺塔衔暮云。
白话文翻译
在那件茸毛衫的映衬下,我独自拜访了玄都,阳光柔和,沙滩晴朗。
休要再谈长生之事,丹霞的灶台已冷,袅袅的烟雾中青色的幡旗轻轻摇荡。
天风猛烈地撼动着铃铎,烛光摇曳,露水与星辰交织在坛上。
只有那玉制的格子金函,玲珑剔透的雾阁,层层叠叠的清幽。
西游已经经历了多少岁月,又经历了几次开皇,仙鹤无声地化为了云烟。
我还记得蓬莱的境界,那里有雪山、冰海,花树在春天中绽放。
更何况帝城的美好气候,阆苑中接连飞来的仙禽。
我目送斜阳,寺塔的尖顶与暮云相连。
注释
- 恁:如此,这样。
- 茸衫:指用柔软的毛料制成的衣衫。
- 玄都:指道教的一个重要名山,象征着仙境。
- 丹霞:指丹霞山,传说中道教的隐逸之地。
- 鹤化:鹤变成了云,象征人仙合一的境界。
- 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人间的极乐世界。
典故解析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长生不老和理想的生活。
- 帝城:指的是古代帝王居住的地方,通常象征着权力和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受道教思想影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身处清代政治动荡之际,其诗作常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创作背景
《忆旧游》是在诗人对往昔游历的追忆中创作的,表达了对理想生活和仙境的向往。在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中,诗人借古典的自然景象与神仙境界,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长生不老的思考。
诗歌鉴赏
《忆旧游》以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打动人心,诗的开头提到的“茸衫”和“独访玄都”,引入了一个孤独而高远的游者形象,仿佛在追寻一种永恒的存在。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将目光从具体的景物转向了对过往的回忆,表现了对长生与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中“休说长生事,但丹霞灶冷,烟袅幡青”一句,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无奈和对现实的反思。尽管有仙境的美好,现实中却是孤独与冷清的对比。接下来的“天风猛撼铃铎,烛乱露坛星”描绘了天风吹动铃铎的场景,增添了一种动感,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诗的最后几句描绘了蓬莱的美丽以及帝城的繁华,营造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整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道教哲学的影响,表现了人对自然、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恁茸衫款段,独访玄都:以“茸衫”引入,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孤独的情感,暗示诗人的身份和情绪。
- 日澹沙晴:描绘了天气的宁静与美好,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 休说长生事:开始转向哲理,提醒自己不要过于执着于长生。
- 但丹霞灶冷,烟袅幡青:反映现实的冷清与孤寂。
- 天风猛撼铃铎,烛乱露坛星:动感的描写,象征着时间与命运的无常。
- 只玉格金函,玲珑雾阁,深琐层清:对理想境界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神秘美。
- 西游几经岁,又几劫开皇:感叹经历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
- 鹤化无声:象征着追求的结果,似乎暗示了一种无奈。
- 记得蓬莱境:开始追忆美好的过往。
- 便雪山冰海,花树都春:展现美丽的自然景象。
- 何况帝城佳气:引入更为繁华的意象。
- 阆苑接仙禽:进一步强调理想境界的美好。
- 还目极斜阳:结尾处抒发了对景象的凝视与思索,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雪山冰海”、“花树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鹤化”比作无声的变化,寓意深远。
- 拟人:天风、烛光仿佛都有了生命,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感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茸衫:象征温暖与舒适。
- 玄都:代表仙境与追求。
- 丹霞:寓意理想与渴望。
- 蓬莱:象征长生与美好理想。
- 帝城:代表繁华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茸衫”指的是什么?
- A. 仙衣
- B. 毛料衣服
- C. 斗篷
-
“天风猛撼铃铎”描述了什么现象?
- A. 风的温柔
- B. 风的猛烈
- C. 风的宁静
-
诗中“休说长生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长生的渴望
- B. 对长生的无奈
- C. 对长生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李慈铭:李白的诗歌多表现豪情与奔放,而李慈铭则更倾向于细腻与内省,前者的仙境描写更为壮阔,后者则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与思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道教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