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效屏山书斋十咏》

时间: 2025-01-11 22:51:47

虽无鹦鹉鸟,亦欠琵琶姬。

纵使敲方响,獠奴佯不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虽无鹦鹉鸟,亦欠琵琶姬。纵使敲方响,獠奴佯不知。

白话文翻译:

虽然没有鹦鹉这样的鸟儿,也没有弹琵琶的女子。即使敲响了方形的乐器,那些野蛮的奴隶也故意装作听不见。

注释:

  1. 鹦鹉鸟:一种鸟类,常被视为聪明的象征,能够模仿人类语言。
  2. 琵琶姬:指弹琵琶的女子,象征着音乐和艺术的美好。
  3. 纵使:即使,表示让步关系。
  4. 敲方响:指敲打乐器发出的声音。
  5. 獠奴:这里用来形容粗野或愚昧的人,含有贬义。
  6. 佯不知:假装不知道,故意忽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鹦鹉鸟”与“琵琶姬”都与文学和艺术密切相关,象征着美好与和谐。而“獠奴”则是对一些人类愚昧行为的讽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某些现象的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白云山人,南宋诗人,擅长词、诗,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柔婉之诗。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忧国忧民之情。刘克庄在此诗中通过音乐的缺失与愚昧行为的对比,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戏效屏山书斋十咏》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对艺术和人性的思考。诗句中“虽无鹦鹉鸟,亦欠琵琶姬”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缺失的感慨,鹦鹉和琵琶姬都是音乐和美的象征,缺乏它们使得环境显得单调而乏味。而“纵使敲方响,獠奴佯不知”则揭示了对社会中一些人对美好事物的忽视和无动于衷。诗人以音乐的缺失反映了文化的衰落,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不珍惜。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以及人性缺失的深刻反思,内含丰富的哲理。诗的情感基调沉重,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虽无鹦鹉鸟:表达一种失落感,暗示环境缺乏生动的元素。
  • 亦欠琵琶姬:进一步强调缺乏文化和艺术的氛围。
  • 纵使敲方响:即使有声音发出,但却是无意义的。
  • 獠奴佯不知:揭示了人们的麻木与冷漠,表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批评。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鹦鹉鸟”和“琵琶姬”的缺失,与“敲方响”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獠奴”描绘成故意装作不知的形象,生动形象。
  • 象征:鹦鹉和琵琶象征了文化与艺术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缺乏文化和艺术的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鹦鹉鸟:象征聪明与活泼,暗示对艺术的期待。
  • 琵琶姬:象征音乐与优雅,代表文化的传承。
  • 獠奴:象征无知与麻木,批判社会的愚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鹦鹉鸟”象征什么? A. 智慧
    B. 愚昧
    C. 美好
    D. 忍耐

  2. “佯不知”的意思是? A. 真不知道
    B. 假装不知道
    C. 明确知道
    D. 不想知道

  3. 诗中缺失的元素代表了什么? A. 生活的平淡
    B. 社会的繁荣
    C. 文化的衰落
    D. 艺术的丰富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诗与李白的《庐山谣》在对自然与人文的描写上有所相似,但刘克庄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而李白则多表达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刘克庄作品集
  2. 《宋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