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时间: 2025-01-11 09:55: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辛弃疾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
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
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
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
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白话文翻译
一条河流旁松竹自由地斜生,那里有几户人家,被云雾遮挡着。
雪后稀疏的梅花,偶尔能见到两三朵。
比起桃源的溪边小路,这里的风景真好,少些争抢。
酒旗亭中有酒,路程要慢慢走,晚寒袭来,怎能抵挡?
醉意朦胧中,归程时骑马随车而行。
白发苍苍,我已老去,唯有这片土地,是我一生的归宿。
注释
- 一川:一条河流,指自然景观。
- 松竹:松树和竹子,象征高洁和坚韧。
- 雪后疏梅:雪后稀疏的梅花,描绘了冬雪后梅花的清冷美。
- 桃源:指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乡,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旗亭:指设有酒旗的亭子,表示饮酒的场所。
- 晚寒:傍晚时分的寒冷,传达了季节的寒意。
- 白发苍颜:形容老人的头发和容颜,表现衰老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和谐美好的地方,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疏梅: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坚韧和高洁的象征,尤其在寒冬中绽放,更显其独特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宋代著名词人、政治家,以豪放派词风著称,作品涵盖了对国家、人生的深刻思考及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创作于辛弃疾晚年,诗中描绘了他在博山一带游历时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宁静自然与个人的衰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优美的自然景色开篇,描绘了一幅松竹与人家相映成趣的画面,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着,诗人将雪后梅花的清冷与桃源的理想生活进行对比,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词中“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传达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似乎在告诉读者,纵然生活艰难,仍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老去,然而对这片土地的依恋与归属感让他在内心深处感到安慰。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存态度,反映了辛弃疾对人生的领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描绘自然与人居的和谐景象,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环境。
- 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雪后梅花的稀疏与清冷,展现了冬日的静谧与孤独。
- 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将此地的美丽与理想的桃源进行比较,强调此地的恬淡。
-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表明即使在寒冷的晚冬,饮酒的乐趣依然存在。
- 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醉酒后的轻松随意,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 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感叹年华已逝,唯有这片土地给予他内心的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与生活相结合,借助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
- 拟人:松竹、梅花等自然元素似乎具有人性,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晚寒些,怎禁他”,形成音韵的和谐,提升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变迁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安于现状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竹:象征坚韧和高洁。
- 梅花:象征坚韧和孤独。
- 桃源:理想的生活状态,和平与安宁的象征。
- 酒:生活中的乐趣与放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源”是指: A. 一种饮品
B. 理想的生活状态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天气 -
“一川松竹任横斜”中的“任”字意为: A. 允许
B. 依靠
C. 随意
D. 迫使 -
诗中提到的“晚寒”主要指: A. 晚上的寒冷
B. 早上的寒冷
C. 昨天的寒冷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辛弃疾 vs. 李白 辛弃疾的作品往往在强调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而李白的诗则更多表现出豪放洒脱的风格。辛弃疾在这首词中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感慨,而李白则通过酒和月的意象表达对人生的洒脱态度。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都有所不同,各自展现了各自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辛弃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