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时间: 2025-01-11 11:39:28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

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作者: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
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白话文翻译:

在松高的山冈上避暑,在茅草屋檐下避雨,闲来闲去又过了多少次?我醉酒后扶着怪石欣赏飞流的泉水,然而这又是我上次清醒时的地方。东家娶了妻子,西家送走女儿,灯火下传来阵阵欢声笑语。酿成千顷的稻花香,夜夜都要消耗一整天的风露。


注释:

字词注释:

  • 松冈:松树生长的山冈,表示自然环境。
  • 茅檐:茅草搭成的屋檐,指简朴的民居。
  •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象征自然的奇妙。
  • 飞泉:从高处飞流而下的泉水,意在描绘山水之美。
  • 灯火:指夜晚家中点燃的灯光,象征温暖和热闹。
  • 稻花香:稻田开花时散发出的香气,象征丰收。

典故解析:

  • 该诗提到的“醉扶怪石看飞泉”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而“东家娶妇,西家归女”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平静与和谐,体现了人间烟火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词人和将领。他的词风豪放奔放,常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情感。辛弃疾一生经历了战乱,作品常流露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在山中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和人情味的词作。开篇以“松冈避暑,茅檐避雨”引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依恋与享受,体现了他闲适的生活态度。接着,通过“醉扶怪石看飞泉”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传达了一种醉心于自然的情感。整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还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欢声笑语和幸福时光。

词中“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生动描绘了乡村的热闹场景,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反映出一种和谐美满的人际关系。最后一句“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则寓意着劳动的成果和丰收的喜悦。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烟火气息的眷恋。

总之,这首词将自然景色与人间生活完美结合,展现了辛弃疾作为词人的深厚情感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描绘在自然环境中消夏避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闲氛围。
  2. 闲去闲来几度:作者自问这种闲暇时光已经经历了多少次,体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回味。
  3. 醉扶怪石看飞泉:醉酒后在怪石旁边欣赏飞流而下的泉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痴迷。
  4.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描绘乡村生活的和谐与喜庆,突出人情的温暖。
  5. 灯火门前笑语:营造出夜晚温馨的家庭氛围,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6. 酿成千顷稻花香:描绘丰收的场景,表达了对劳动成果的欣喜。
  7. 夜夜费一天风露:反映出辛勤的劳动与生活的付出,暗含对生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泉”比喻自然的美丽。
  • 对仗:整首词有着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灯火前的“笑语”赋予了生活以活力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辛弃疾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丰收的欣喜,表现了他对人间烟火气息的深切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冈:象征自然的安宁与和谐。
  • 茅檐:体现了农村的朴素与真实。
  • 飞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奔放。
  • 稻花香:象征着丰收的喜悦与劳动的成果。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幸福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主要描绘了哪些场景?
    A. 山水景色
    B. 城市生活
    C. 战争场面

  2. 诗中“东家娶妇,西家归女”体现了什么?
    A. 乡村的繁荣
    B. 人际关系的和谐
    C. 诗人的孤独

  3. 词中提到的“飞泉”象征了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经济的繁荣
    C. 家庭的欢乐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这两首诗同样体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鹊桥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辛弃疾更倾向于描绘乡村生活的和谐美,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词集》
  2. 《宋代词人研究》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和资料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辛弃疾的词风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