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11 11:39: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
溪声绕屋几周遭。
自从一雨花零乱,
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荐溪毛。
殷勤野老苦相邀。
杖藜忽避行人去,
认是翁来却过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幅自然景象:石壁上虚云渐渐堆高,溪水声环绕着屋子。自从一场雨过后,花瓣纷纷飘落,我却更喜欢微风中草叶摇动的感觉。呼叫老友,推荐溪边的野趣。热心的乡老不断邀请我。我手拄拐杖,忽然避开路人,误以为是老翁来了,却发现是我自己过了桥。
注释:
- 虚云:指积聚的云层,形容云彩的状态。
- 溪声:溪水流动的声音。
- 花零乱:花瓣纷纷落下,形容雨后景象。
- 荐溪毛:推荐溪边的风光或野趣,"溪毛"可以理解为溪边的草木。
- 殷勤:热心、周到。
- 杖藜:指用来拄的拐杖,藜是一种植物,常用来做拐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擅长豪放词和婉约词。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著称,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他经历了战乱与政治的动荡,这首词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鹧鸪天》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友谊的珍视。开篇“石壁虚云积渐高”描绘了高耸的石壁和乌云,暗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给人一种凝重的氛围。接着“溪声绕屋几周遭”,溪水的潺潺声环绕在屋子周围,营造了一个恬静的环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切与温柔。
诗中提到的“自从一雨花零乱”,雨后的花瓣纷飞,既是自然现象,也是心境的写照。诗人对微风中草动摇的喜爱,反映出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呼玉友,荐溪毛”,显示出他对友人相聚的期待与珍视,特别是“殷勤野老苦相邀”,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温暖与人情的淳朴。
最后一句“认是翁来却过桥”,更是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流逝的思索,似乎在提醒自己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这首词通过自然与人情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友谊的渴望,展现了其豪放与细腻并存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壁虚云积渐高:描绘高耸的石壁上积聚的云彩,暗示天气的变化。
- 溪声绕屋几周遭:溪水的声音环绕着屋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自从一雨花零乱:雨后花瓣纷纷落下,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美的短暂。
- 却爱微风草动摇:诗人更喜爱微风中草木的轻轻摇曳,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呼玉友,荐溪毛:呼唤朋友,推荐溪边的自然景致,体现诗人渴望交流的心情。
- 殷勤野老苦相邀:乡村老者热情邀请,表现出人情的温暖。
- 杖藜忽避行人去:手拄拐杖避开路人,暗示诗人对世俗的避让。
- 认是翁来却过桥:误以为是老翁来访,实际上是自己过了桥,表现了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亲切感。
- 对仗:词句结构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流逝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的豪放与细腻并存的个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壁:象征坚固与永恒。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温柔。
- 微风:象征轻松与自然的亲密。
- 花瓣:象征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辛弃疾
C. 李白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溪声”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水流声
C. 风声
D. 人声 -
“自从一雨花零乱”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雨后的花瓣纷飞
B. 花开得很美
C. 雨水滋润了花草
D. 有人来访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珍视,但更注重细腻的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