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其七
——辛弃疾
巨石亭亭缺齧多,
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
无奈风吹雨打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巨石,尽管历经风雨,依然矗立,但也显得风化严重,表明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叹世人正在寻找能够支撑天地的伟大支柱,但却无奈于风雨的侵蚀,暗示了人类对永恒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注释:
- 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
- 缺齧:意思是受到侵蚀、磨损。
- 悬知:可以理解为“可以想象”。
- 千古:形容极长的时间。
- 擎天柱:比喻支撑伟大理想或事业的人或事物。
- 无奈:意为无法改变或无可奈何。
典故解析:
“擎天柱”出自《山海经》,原指支撑天空的柱子,后来引申为比喻支撑大事业或重要理想的力量。诗中体现出对这种力量的渴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宋代著名词人,军事家。辛弃疾的词风豪放,内容多描写战争、边塞和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辛弃疾游览武夷山时,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巨石为象征,展现出一种历史的深邃感与自然的伟大。巨石在风雨的侵蚀下显得苍老而又坚韧,诗人通过这一意象传达了时间流逝对事物的影响,仿佛在诉说着人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诗中“人间正觅擎天柱”一句,抒发了对理想支柱的渴望。然而,现实却是“无奈风吹雨打何”,这反映出辛弃疾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理想与现实难以统一,风雨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尽管人们努力追求,但仍然难以逃避命运的无常。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意象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它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示出辛弃疾作为词人的深邃思想与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巨石亭亭缺齧多:描绘巨石高耸但受到侵蚀,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悬知千古也消磨: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千古之物也难逃消磨。
- 人间正觅擎天柱:人们在寻找理想的支柱,渴望有力的支撑。
- 无奈风吹雨打何:面对风雨的侵袭,人们感到无奈,理想很难实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吹雨打”与“擎天柱”,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 象征:巨石象征着人类理想,风雨则象征现实的挑战。
主题思想:
诗歌表面上是对自然的描写,深层则探讨了人类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巨石:象征坚韧与永恒。
- 风雨:象征生活中的艰难与挑战。
- 擎天柱: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巨石亭亭缺齧多”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历史的沧桑
C. 人类的理想
D. 四季的变化 -
诗中“无奈风吹雨打何”意指什么? A. 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B. 人生的无奈与挫折
C. 自然的变化
D. 时代的进步 -
“擎天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力量
B. 人类的理想追求
C. 历史的遗迹
D. 生活的琐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表现人对伟大理想的追求。
- 李白《庐山谣》:描绘自然景色,同时探讨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白的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辛弃疾更多地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自由。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