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学古先生东阁趺坐韵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5 22:58:47

院直初归柳外途,玉堂高坐拥双趺。

应同礼席开函丈,岂有禅心到给孤。

聚讼漫劳今日议,如尸谁见古人模。

亦知戏笑皆文字,闻说公才似长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杨学古先生东阁趺坐韵四首 其一 李东阳 〔明代〕 院直初归柳外途,玉堂高坐拥双趺。 应同礼席开函丈,岂有禅心到给孤。 聚讼漫劳今日议,如尸谁见古人模。 亦知戏笑皆文字,闻说公才似长苏。

白话文翻译:

刚刚从院子直道归来,柳树外的道路,我在玉堂高坐,双腿盘坐。 应该像在礼仪席上展开书卷一样,怎么会有禅心去关注孤独。 聚集讨论徒劳今日的议题,像尸体一样,谁见过古人的模样。 也知道戏笑都是文字游戏,听说您的才华像长苏一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院直:指官署中的直道,即官署内的主要道路。
  • 玉堂:指高雅的居所或官署。
  • 双趺:双腿盘坐的姿势。
  • 礼席:指举行礼仪的场所。
  • 函丈:指书卷,这里比喻展开的礼仪。
  • 禅心:指禅宗修行者的心境。
  • 给孤:指孤独。
  • 聚讼:指众人聚集讨论。
  • 如尸:比喻静止不动,无生气。
  • 长苏:指苏轼,宋代文学家,这里比喻才华横溢。

典故解析:

  • 长苏:指苏轼,宋代文学家,以其才华横溢著称,诗中用以比喻杨学古先生的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尤以诗见长,与杨慎、唐寅、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和杨学古先生的诗作,杨学古先生可能是李东阳的朋友或同僚,诗中表达了对杨学古先生才华的赞赏和对禅心与世俗议题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杨学古先生才华的赞赏,展现了作者对文学和禅心的深刻理解。诗中“玉堂高坐拥双趺”描绘了作者高雅的坐姿,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应同礼席开函丈,岂有禅心到给孤”则表达了对礼仪与禅心的对比,暗示了作者对世俗议题的淡漠和对内心修养的重视。最后两句“亦知戏笑皆文字,闻说公才似长苏”则是对杨学古先生才华的直接赞美,将其比作苏轼,显示了对其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院直初归柳外途”:描述作者刚刚从官署的直道归来,柳树外的道路。
  2. “玉堂高坐拥双趺”:在玉堂高坐,双腿盘坐,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3. “应同礼席开函丈”:应该像在礼仪席上展开书卷一样,注重礼仪。
  4. “岂有禅心到给孤”:怎么会有禅心去关注孤独,暗示了对世俗议题的淡漠。
  5. “聚讼漫劳今日议”:聚集讨论徒劳今日的议题,表达了对此的厌倦。
  6. “如尸谁见古人模”:像尸体一样,谁见过古人的模样,比喻静止不动,无生气。
  7. “亦知戏笑皆文字”:也知道戏笑都是文字游戏,表达了对此的认识。
  8. “闻说公才似长苏”:听说您的才华像长苏一样,直接赞美杨学古先生的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堂高坐拥双趺”中的“玉堂”比喻高雅的居所,“双趺”比喻双腿盘坐的姿势。
  • 对比:如“应同礼席开函丈,岂有禅心到给孤”中的礼仪与禅心的对比。
  • 拟人:如“如尸谁见古人模”中的“如尸”拟人化,比喻静止不动,无生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杨学古先生才华的赞赏,展现了作者对文学和禅心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世俗议题的淡漠和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堂:高雅的居所,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双趺:双腿盘坐的姿势,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礼席:举行礼仪的场所,象征着注重礼仪。
  • 禅心:禅宗修行者的心境,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长苏:苏轼,宋代文学家,象征着才华横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堂高坐拥双趺”中的“双趺”指的是什么? A. 双腿盘坐的姿势 B. 书卷 C. 礼仪 D. 孤独

  2. 诗中“闻说公才似长苏”中的“长苏”指的是谁? A. 李东阳 B. 杨学古先生 C. 苏轼 D. 唐寅

  3. 诗中“应同礼席开函丈”中的“函丈”指的是什么? A. 书卷 B. 礼仪 C. 孤独 D. 双腿盘坐的姿势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李东阳的这首诗在表达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内心修养的重视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
  • 《李东阳诗集》
  • 《苏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