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家叔时官黎平》

时间: 2025-01-27 03:22:52

音书南望暮云低,官舍萧萧对五溪。

衡雁北来飞不尽,不知曾过夜郎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怀家叔时官黎平
作者:陈文烛 〔明代〕

音书南望暮云低,
官舍萧萧对五溪。
衡雁北来飞不尽,
不知曾过夜郎西。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望向南方,看到暮云低垂,心中思念亲友的音信;
在官舍中感到萧条,眼前是五溪的景色。
大雁从北方飞来,飞翔不息,
不知它们是否曾经飞过夜郎的西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音书:指音信和书信。
  • 南望:向南方望去。
  • 暮云:傍晚的云。
  • 官舍:官员居住的地方。
  • 萧萧:形容寂静冷清。
  • 五溪:指五条溪流,具体指的是哪里不详,但象征着自然景观。
  • 衡雁:指大雁,通常象征北归的候鸟。
  • 飞不尽:飞来飞去,象征着永不停息的旅程。
  • 夜郎: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贵州境内。

典故解析

  • 夜郎:夜郎自大的成语来源于夜郎国,寓意小国自视甚高。诗中提到的“夜郎西”,暗示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思念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文烛,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诗歌上有一定的成就。其作品多表现感情细腻,语言优美,注重自然景观的描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黎平任官期间,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官舍孤独生活的感慨。时代背景上,明代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使得许多文人产生了对故土和亲友的眷恋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寄怀家叔时官黎平》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首联“音书南望暮云低”中,诗人通过望向南方的暮云,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音信不通的焦虑与无奈。这里的“暮云”不仅是景物的描述,更是情感的象征,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沉重。

次联“官舍萧萧对五溪”描绘了诗人所在的官舍的孤寂景象,五溪的存在则是与自然相连的表现,揭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不满。这里的“萧萧”给人以冷清的感觉,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第三联“衡雁北来飞不尽”通过飞来飞去的大雁象征着思念的无尽和不息,表达了时间和空间的无情。最后一句“不知曾过夜郎西”则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思索,夜郎作为一个遥远的地名,象征着对故乡的模糊记忆和思念的深远。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音书南望暮云低:诗人向南方眺望,看到低垂的暮云,心中充满思念与期待。
  2. 官舍萧萧对五溪:在官舍中感到冷清,眼前是五溪的景色,暗示着孤独。
  3. 衡雁北来飞不尽:北方的大雁不断飞来,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时间的流逝。
  4. 不知曾过夜郎西:不清楚大雁是否飞过自己的故乡,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信比作暮云,表现思念之情。
  • 拟人:大雁的飞行被赋予人性,象征思念的无尽。
  • 对仗:上下联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孤独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音书:象征着思念与联系。
  • 暮云: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沉重。
  • 五溪:自然的象征,反映诗人的心境与环境。
  • 衡雁:象征着思念与归宿的追寻。
  • 夜郎:代表故乡和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音书南望”中的“音书”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诗歌
    C. 文章
    D. 歌曲

  2. “衡雁北来”中的“衡雁”指的是什么动物?
    A. 企鹅
    B. 大雁
    C. 海鸥
    D. 麻雀

  3. 诗中提到的“夜郎”代表什么?
    A. 一个城市
    B. 一种情感
    C. 一种动物
    D. 一个古国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秋夕》 杜牧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尽管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陈文烛的作品更多地关注于官场的孤独与自然的描写,而李白则以更为直接的情感表达来抒发思念之苦。两者风格迥异,但都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深邃与对故土的眷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