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时间: 2025-02-04 15:49: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作者: 田遨 〔近代〕
得失何须计。任床头黄金聚散,无关悲喜。
还我旧书三百卷,一笑置之而已。
况半是蠹痕鼠屎。无奈丹铅馀癖在,又夜深灯下翻残纸。
书有恨,皱纹起。将军百战含冤死。
叹多少挂甲荒屯,囚车燕市。
一代文章成粪土,何惜丛残图史。
念只念所馀无几。已分虫沙同濩落,算重逢不过偶然尔!
沉思处,灯光紫。
白话文翻译
得失何必去计算呢?任由床头的黄金聚散,这与悲喜无关。
还我那三百卷的旧书,我只是笑着置之而已。
况且其中一半都是虫蛀与老鼠的屎。无奈我对丹铅的余癖还在,深夜灯下又翻看残纸。
书中有怨恨,皱纹浮现。将军经历百战含冤而死。
叹息多少挂甲的荒屯,囚车在燕市行走。
一代文章成了粪土,何必珍惜那丛残图史呢?
念念只剩下不多,已分虫沙如同濩落,算重逢不过是偶然而已!
沉思之处,灯光微紫。
注释
- 金缕曲:一种古代词牌名。
- 得失:指人生中的得与失。
- 黄金:象征财富。
- 旧书三百卷:代表过去的知识和文化积累。
- 蠹痕鼠屎:形容书籍的破损和污垢。
- 丹铅:指传统的书写材料,象征书法或文人身份。
- 皱纹:形容书页的破损和时光的流逝。
- 囚车燕市:指囚犯被押送到市集,象征人生的悲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田遨,近代诗人,以词作见长,常通过个人情感抒发对社会的思考。其作品多反映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对现代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近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面对文化的衰落与个人命运的无常,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惋惜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金缕曲》通过对得失、书籍、历史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怀念。在首句“得失何须计”中,诗人抛开了世俗的得失观,展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接下来的话语则通过对旧书的怀念,体现了文化的流失与个人情感的深邃。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文化的象征,诗人在夜深灯下翻看残纸,仿佛与历史对话,流露出对过去的无尽思念。
诗中提到的“将军百战含冤死”与“囚车燕市”,则通过历史的隐喻,揭示了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性的无奈。一代文章成粪土的感慨,进一步强化了对历史的冷静反思。最后,诗人通过“念只念所馀无几”的叹息,强调了人们与历史、与文化之间的隔阂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力感与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得失何须计:表达对世俗得失的无所谓。
- 任床头黄金聚散:财富的变化与个人情感无关。
- 还我旧书三百卷:渴望恢复过去的文化积累。
- 况半是蠹痕鼠屎:揭示书籍的破损,象征文化的衰退。
- 无奈丹铅馀癖在:对书法和文化的执念难以割舍。
- 书有恨,皱纹起:书籍的破损与内心的不满。
- 将军百战含冤死:历史人物的悲剧,反映社会的无情。
- 叹多少挂甲荒屯:感慨历史的无奈与荒凉。
- 一代文章成粪土:对文化衰落的无奈。
- 念只念所馀无几:对往昔的珍惜与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与文化的衰退比喻成“粪土”。
- 拟人:书籍中有“怨恨”,表现出书籍与人的情感联系。
- 对仗:诗句中对称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得失、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的思考,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孤独。
意象分析
- 黄金:象征财富与世俗。
- 旧书:象征知识与文化。
- 灯光:象征思考与启迪。
- 虫沙、濩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破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旧书三百卷”象征什么?
- A. 书籍的数量
- B. 对知识的渴望
- C. 财富的象征
-
“将军百战含冤死”反映了什么主题?
- A. 英雄的荣耀
- B. 历史的悲剧
- C. 个人的得失
-
诗中最后一句“灯光紫”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明亮的希望
- B. 深沉的思考
-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菩萨蛮》 - 李清照
- 《水调歌头》 - 苏轼
诗词对比:
- 田遨与李清照的作品都体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但田遨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而李清照则强调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代诗词研究》
- 《田遨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