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五夜》

时间: 2025-01-10 19:02:20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白话文翻译:

在寂静的夜里,鼓声急促地敲打着,渐渐地,街上的人声也消失了。点亮的灯光透过窗户显得更加明亮,皎洁的月光照在厚厚的积雪上。

注释:

  • 沉沉:形容夜晚很静,环境寂静无声。
  • 更鼓急:夜里更鼓,指更深的夜晚,鼓声急促,强调时间的流逝。
  • 渐渐:逐渐、慢慢地。
  • 人声绝:人声渐渐消失。
  • 吹灯:点亮灯火。
  • 窗更明:窗户透出的光亮更加明亮。
  • 月照一天雪:明亮的月光照在一整天的积雪上,营造出皎洁的场景。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清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月”“雪”等意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号洒轩,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书法家。他以才情和个性著称,倡导“性灵说”,强调诗歌应反映真情实感。
  •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中期,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冬日寂静夜晚的独特感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诗歌鉴赏:

《十二月十五夜》是一首描写冬日夜晚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安静而清冷的夜晚。诗的开头“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时间的流逝,鼓声的急促与人声的消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夜的寂静。随着人声的绝迹,环境愈加显得孤寂。接下来的“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则通过光线的变化,展现出夜晚的明亮与清冷,灯光与月光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冷峻的氛围。整体而言,袁枚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对冬季夜晚特有的宁静与清冷的感受,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沉沉更鼓急”:夜晚的沉静与鼓声的急促形成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渐渐人声绝”:人声的消失,增强了夜晚的寂静感。
    • “吹灯窗更明”:点亮的灯光透过窗户,映照出夜的明亮,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月照一天雪”:清冷的月光照在积雪上,形成了一个明亮而又宁静的画面。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沉沉”和“渐渐”,“更鼓”和“人声”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月光与灯光的对比,既有温暖的生活气息,又有清冷的自然景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冬季夜晚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递了寂静与思考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纯洁、明亮,常常引发思考与怀旧。
  • :象征寒冷、纯洁,常与孤独、宁静联系在一起。
  • 灯光:代表温暖与人情,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沉沉更鼓急”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境? a) 热闹的城市
    b) 寂静的夜晚
    c) 节日的庆典

  2. “月照一天雪”中“雪”主要象征什么? a) 寒冷和孤独
    b) 生命的活力
    c) 繁华的景象

答案

  1. b) 寂静的夜晚
  2. a) 寒冷和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

    • 袁枚的《十二月十五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以夜晚为主题,但袁枚更注重描写自然景色的宁静,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
  • 《清代诗人论》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