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村》

时间: 2025-04-29 04:16:20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隐烟村闻犬吠,
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
流出碧桃三数花。

白话文翻译:

隐隐约约听见村庄里犬吠的声音,想要去寻找,却看不到人家。只在那桥断了、溪水转弯的地方,流出三朵碧桃花。

注释:

  • 隐隐:模糊、微弱的样子。
  • 烟村:烟雾笼罩的村庄,形容村庄朦胧的景象。
  • 犬吠:狗叫的声音。
  • 欲寻:想要去寻找。
  • 人家:指村庄里的人家。
  • 桥断溪回:桥断了,溪水转弯的地方,形象化地描绘了地理环境。
  • 流出碧桃三数花:水流中出现了三朵碧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隐隐烟村”可以联想起许多文学作品中对乡村的描绘,表现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绍翁,字子美,号香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诗人在某次旅途中,经过一个隐秘的村庄,感受到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诗歌鉴赏:

《烟村》是一首反映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抒情诗。诗人在村庄的宁静环境中,听到了犬吠声,这种声音仿佛打破了周围的静谧,却又增添了乡村的生气。诗的开头“隐隐烟村闻犬吠”描绘出一个迷蒙的早晨,远处的犬吠声传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接着“欲寻寻不见人家”,则表现出诗人对人的渴望与排斥,既想要亲近人,却又无法找到人家,这种矛盾的心情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则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出自然的美。桥与溪水的描绘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而“碧桃三数花”的出现,则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春意,象征着希望与新生。这种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整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淡然,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隐隐烟村闻犬吠”:描绘了一个朦胧的村庄,犬吠声在空气中回荡,表现出生活的气息。
    • “欲寻寻不见人家”:表现出对人们的渴望,但又无法找到,传达了孤独感。
    • “只於桥断溪回处”:描述具体的地理位置,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 “流出碧桃三数花”: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有对称的音韵,增加了诗的美感。
    • 意象:隐隐、犬吠、桥、溪、碧桃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画面,展现自然之美。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烟村:象征着宁静与恬淡的生活。
  • 犬吠:代表着人世间的温情与生活的气息。
  • 桥与溪: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联系,桥为人所建,溪为自然所成。
  • 碧桃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隐隐烟村”意指什么?

    • A. 村庄清晰可见
    • B. 村庄模糊不清
    • C. 村庄非常热闹
    • D. 村庄无人居住
  2. 诗人通过“桥断溪回处”描绘了什么?

    • A. 热闹的集市
    • B. 复杂的道路
    • C. 乡村的宁静环境
    • D. 高耸的山峰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竹里馆》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和叶绍翁的《烟村》,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叶绍翁则侧重于对隐逸生活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