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游龙井》

时间: 2025-01-27 05:29:22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白话文翻译:

引导我的是那烦躁的双鹤,背着包袱的还有一个小童。
竹影映在杯中,伴随着人声和水声。
即便没有雨,云层也常是湿润的;
没有霜,树叶依然红艳。
我来这儿是为了什么呢?无非是为了听那松风的声音。

注释:

  • 引道:引导、带路。
  • :这里指的是烦躁或急促。
  • :可爱的、讨人喜欢的。
  • 竹光:竹子的影子。
  • 杯影:酒杯的影子,暗喻饮酒的情景。
  • 人语:人们的交谈声。
  • 水声:水流的声音。
  • 不雨:没有下雨。
  • 云常湿:云层常常处于湿润的状态。
  • 无霜:没有霜冻。
  • 端为:正是为了。
  •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日游龙井的情境,龙井是中国著名的茶产区,诗中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双鹤、竹影等意象,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绍翁,字子美,号隐庵,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秋日游龙井,正值秋日,诗人来到龙井游玩,心情悠闲,借此机会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中的“双鹤”和“小童”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陪伴,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竹影与水声的交融,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生动和美好。诗人提到“无霜叶自红”,既是对秋天色彩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的感叹,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更是点明了诗人游玩的目的——为了倾听那轻柔的松风,体现了他对内心宁静和自然和谐的追求。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和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引道烦双鹤:诗人以双鹤引路,暗示旅行的开始,双鹤象征自由与洒脱。
    2. 携囊倩一童:一个可爱的孩子随行,增添了生活的趣味。
    3. 竹光杯影里:竹影映在酒杯上,展现了诗人饮酒时的悠闲。
    4. 人语水声中:人声与水声交织,营造出宁静的环境。
    5. 不雨云常湿:即使不下雨,天气依然湿润,描绘了秋日的特点。
    6. 无霜叶自红:没有霜冻,树叶依然红艳,表现出生命的顽强。
    7. 我来何所事:诗人自问来此的目的,表现内心的探寻。
    8. 端为听松风:归根结底是为了享受自然的声音,体现了对宁静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双鹤与小童的描写,象征自由与陪伴。
    • 拟人:水声与人语的交织,赋予自然以生动的情感。
    • 对仗:如“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双鹤:象征自由、洒脱的生活。
  • 竹光: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水声:象征流动的生命和时间。
  • 松风:代表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引道烦双鹤”中的“双鹤”象征什么? a. 自由与洒脱
    b. 友情
    c. 财富

  2. “无霜叶自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感叹
    b. 对秋天的喜爱
    c. 对自然的敬畏

  3. 诗人来龙井的目的是什么? a. 交友
    b. 听松风
    c. 赏景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心态的佳作。
  • 《秋夕》(杜甫):反映秋天的宁静与深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的对比:两者同样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寄托,而叶绍翁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