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送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吏道虽馀事,人情要饱谙。
家风端自守,句法有同参。
南浦翻云浪,西山滴翠岚。
折腰与趋走,政恐未能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感慨。他认为虽然官场上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但人情世故却需要更深的领悟。家庭的风气应当自我坚守,诗句的形式也应相互参照。南边的水面上波浪翻滚,西山上云雾缭绕。屈身迎合与奔走忙碌,恐怕都无法应对政务的艰难。
注释:
字词注释:
- 吏道:指官吏的事务。
- 饱谙:熟悉、了解。
- 家风:指家庭的风气和作风。
- 句法:诗句的形式、结构。
- 南浦:指南方的水边,常用来描写江南美景。
- 翻云浪:形容水面的波浪翻滚。
- 滴翠岚:形容山色如翠,云雾缭绕。
- 折腰:屈身迎合。
- 趋走:奔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南浦”和“西山”都是较为常见的自然景象,常用来表达诗人的心情与景况;而“折腰与趋走”则暗示了在官场中迎合上级与应付事务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君谦,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事见长。张元干的诗作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思与对官场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官场腐败的时代,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官场的无奈与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奉送》展现了张元干对官场生涯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吏道虽馀事”,显示出他对繁琐官务的无奈,认为这些事情虽然重要,但人情的复杂更值得关注。他强调“人情要饱谙”,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暗示在官场中,仅有政务是不够的,还需要洞察人心。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以自然景象作比,描绘出南浦的波涛与西山的秀美,似乎在用自然的宁静来对比官场的纷扰与复杂。
整个诗作在形式上也是稳重而有节奏感,字句之间的对仗与平仄相间,使得诗意更加丰富。最后一句“政恐未能堪”则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感慨,深入探讨了人情与官务之间的微妙关系,既有现实的无奈,也透出对理想与真诚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吏道虽馀事:虽然官场上还有很多事情。
- 人情要饱谙:但人情世故更需要深入了解。
- 家风端自守:家庭的风气应当自我坚持。
- 句法有同参:诗句的形式也应互相借鉴。
- 南浦翻云浪:描绘南方水边波浪翻滚的景象。
- 西山滴翠岚:西山上云雾缭绕、色彩鲜明的景象。
- 折腰与趋走:在官场中不得不迎合与奔忙。
- 政恐未能堪:对政务的艰难感到恐惧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场的复杂比作自然景象,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南浦翻云浪,西山滴翠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不同的情况,强调了人情与官务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官场与人情的关系,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人情的理解,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浦:象征江南的柔美与波动,暗示人生的起伏。
- 西山:象征稳重与宁静,代表理想与追求。
- 云浪:象征变幻无常,反映官场的不稳定。
- 折腰:象征迎合与妥协,体现了在官场中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吏道”指的是什么? A. 人情世故
B. 官吏事务
C. 家庭风气
D. 诗句形式 -
“南浦翻云浪”中的“南浦”代表了哪个地方? A. 北方
B. 江南
C. 西山
D. 中原 -
诗中提到的“折腰”意指什么? A. 辞职
B. 迎合与妥协
C. 放弃理想
D. 坚持原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相思》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张元干与王维的诗作都善于描绘自然景象,但张元干更注重人情与官场的关系,而王维则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哲思。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