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泊括苍溪口》

时间: 2025-01-11 02:27:09

茅店在山下,檥舟茅店边。

钟鸣何处寺,日落满溪船。

欹枕雁初到,离家月又圆。

向来曾过此,夜泊石门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茅店在山下,檥舟茅店边。钟鸣何处寺,日落满溪船。
欹枕雁初到,离家月又圆。向来曾过此,夜泊石门前。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下有一家茅草店,檥舟停靠在茅店旁边。钟声从何处的寺庙传来,夕阳西下时,溪水上满载着归来的船只。
我斜靠在枕头上,听到大雁刚刚飞到,离家已久的我,正好在这个时刻看到明亮的圆月。
我曾经在这里经过,如今夜晚停泊在石门前。

注释:

  • 茅店:用茅草搭建的店铺,通常是供过路客栈歇息的地方。
  • 檥舟:一种小型的船,适合在河流中航行。
  • 钟鸣:寺庙的钟声,通常用于报时或召集信徒。
  • 离家月又圆:指思乡的情感,圆月象征着团圆。

典故解析:

  • 石门:可能指的是某个著名的地名或景点,也象征着旅途中的一个停留点。
  • 夜泊: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寓意旅途的暂时停歇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惟谨,字惟谨,号宗道,宋代高僧,常以诗文寄情于山水之间,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禅意,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舟行水上之际,作者在旅途中停泊,感受到周围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内心的思乡情绪,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舟泊括苍溪口》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舟中停泊时的情景。开篇的“茅店在山下,檥舟茅店边”通过简洁的描写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的环境,山下的茅店与停靠在旁的檥舟,构成了一幅恬静的画面。接着“钟鸣何处寺,日落满溪船”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钟声与夕阳交织,显得尤为动人。此时,归家的船只在夕阳的映照下,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思乡之情。

“欹枕雁初到,离家月又圆”是诗的情感高潮,作者在船上斜靠着枕头,听见大雁归来的声音,触发了他对家的思念。此时正值中秋,月亮圆满,更加深了这种思乡的情感。"向来曾过此,夜泊石门前"则是对过往经历的回忆,表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地重游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思乡之情,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店在山下:描绘了环境,茅草店在山脚下,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
  2. 檥舟茅店边:小船靠岸,增加了生活气息。
  3. 钟鸣何处寺:钟声从何处传来,引发读者对寺庙的联想,增添了神秘感。
  4. 日落满溪船:夕阳西下,溪水上的船只映衬出宁静的氛围。
  5. 欹枕雁初到:斜靠在枕上,听到归雁,暗示思乡之情。
  6. 离家月又圆:离家久矣,看到圆月,象征团圆和思念。
  7. 向来曾过此:表明作者对过往经历的回忆。
  8. 夜泊石门前:夜晚停泊在石门,表现出一种安静的旅途体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在结构上对称,如“钟鸣何处寺,日落满溪船”。
  • 意象:通过“茅店”、“檥舟”、“钟声”、“月圆”等意象,营造出诗的氛围。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它以简单的场景勾勒出复杂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茅店:象征着简朴与宁静。
  2. 檥舟:代表着行旅与归宿。
  3. 钟声:引发思考与回忆。
  4. 圆月:象征团圆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檥舟”是什么? A. 一种船
    B. 一种鸟
    C. 一种花

  2. 填空题:诗中“日落满溪船”描绘了__的景象。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离家月又圆”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情感。 (对/错)

答案:

  1. A
  2.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情感。
  • 《泊船瓜洲》王安石:描写舟泊情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对比《舟泊括苍溪口》和《静夜思》,两者均涉及思乡,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后者则通过月亮更直接地表达了思乡情感。两首诗在意象、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不同感悟。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