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丰宅之吏部二首》
时间: 2025-01-26 06:08: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丰宅之吏部二首
康时才业未全伸,
晚建油幢白发新。
畚土为城尘满面,
握拳犹战胆通身。
一生偏任公家怨,
四海皆知后事贫。
多少贵交方厚禄,
恤孤吊墓属何人。
白话文翻译:
在康熙年间,我的才能与事业尚未得到充分施展,
晚年时才建起油幢,白发愈显新鲜。
用土堆筑成的城墙,满脸尘土,
即使握紧拳头,心中仍有战斗的勇气。
我这一生偏偏遭受公家的怨恨,
四海之内,谁都知道我晚年的贫困。
有多少贵人朋友,才有丰厚的俸禄,
关心孤儿寡妇,祭奠墓碑的又是谁呢?
注释:
- 康时:指康熙年间,表示时间背景。
- 油幢:古代官员的象征,指官位或权势的象征。
- 畚土为城:比喻生活困顿,连城墙都是用土堆起来的。
- 握拳犹战:形容虽已年老但依然有斗志。
- 公家怨:指对朝廷的不满和怨恨。
- 厚禄:丰厚的俸禄。
- 恤孤吊墓:指对孤儿寡妇的关心和对逝者的祭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友直,号无闷,南宋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文,尤其以诗闻名。其作品多抒发个人的壮志未酬和对时局的悲愤,风格豪放,具有强烈的个性化。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以及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出对生命无常、事业未成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孤寡无援的社会现象的忧虑,体现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观察。
诗歌鉴赏:
《哭丰宅之吏部二首》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刘克庄对自己一生的反思与感慨。开篇以“康时才业未全伸”引入,直接点出诗人未能施展才华的遗憾,展现了他晚年时的失落与无奈。接着“晚建油幢白发新”,则暗指官位的获得与白发的无情交替,突显出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畚土为城尘满面”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似乎即使在官场中,他也始终无法脱离困顿。接下来的“握拳犹战胆通身”,更是表现出他虽已年迈,却仍有一腔热血,愿意为理想而战斗的精神。
诗中“公家怨”与“四海皆知后事贫”,道出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对自身贫困命运的无奈,反映出社会对个人的冷漠与不公。而结尾以“多少贵交方厚禄,恤孤吊墓属何人”发人深省,质问那些拥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对社会弱者的关心,揭示了人情的冷漠与社会的矛盾。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刘克庄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康时才业未全伸:表达了在康熙年间,诗人未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才能,暗含对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感。
- 晚建油幢白发新:指诗人晚年时才获得一些官位,但白发已经悄然爬上头顶,体现了时间流逝之悲。
- 畚土为城尘满面:比喻生活的困顿,连城墙都是用土堆成的,面上满是尘土,说明生活艰辛。
- 握拳犹战胆通身:即使年老,心中依然有斗志,愿意为理想而奋斗。
- 一生偏任公家怨:表明诗人一生遭受公家的怨恨,感到深深的委屈与无奈。
- 四海皆知后事贫:表明其贫困的境遇为人所知,反映出社会对他的漠视。
- 多少贵交方厚禄:质疑那些拥有权势和厚禄的人的真正价值。
- 恤孤吊墓属何人:反思社会对孤儿寡妇的关爱,质问在乎他们的人到底有几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畚土为城”,通过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贫困的生活状况。
- 对仗:如“康时才业”与“晚建油幢”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如“多少贵交方厚禄,恤孤吊墓属何人”,通过排比句式突显社会对弱者的冷漠。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命运为切入点,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关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油幢:象征权力与地位。
- 尘土:代表艰辛的生活境遇。
- 拳头:象征斗志与勇气。
- 孤儿寡妇:体现社会边缘人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刘克庄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畚土为城”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生活富裕
- B. 生活贫困
- C. 官位高升
- D. 家庭和睦
-
诗中提到的“恤孤吊墓”意在强调什么?
- A. 对孤儿寡妇的关心
- B. 对财富的追求
- C. 对权力的渴望
- D. 对个人名声的重视
答案:
- B. 宋代
- B. 生活贫困
- A. 对孤儿寡妇的关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进行对比,王安石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刘克庄则更多地抒发对命运和社会的无奈与愤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