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闲书》
时间: 2025-02-04 15:27: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夜闲书 寇准 〔宋代〕
雨濛村落野梅黄, 茅阁长吟水气凉。 幽鸟远声来独树, 小荷疏影占前塘。 闲心终不忘鱼钓, 澹水真宜习老庄。 报国自知无世用, 烟蓑何日卧清漳。
白话文翻译:
夏夜闲书 寇准 〔宋代〕
细雨蒙蒙,村落中野梅泛黄, 我在茅草搭建的阁楼中长吟,感受着水气的凉爽。 幽静的鸟儿从远处传来声音,落在孤独的树上, 稀疏的荷叶影子映在前面的池塘。 闲适的心情始终不忘钓鱼的乐趣, 淡泊的水面正适合研习老庄的哲学。 我自知报国无门,没有世间的用处, 不知何时能披上烟雾般的蓑衣,在清漳河畔安卧。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濛:细雨蒙蒙的样子。
- 野梅黄:野生的梅花开始泛黄,暗示季节的变化。
- 茅阁:用茅草搭建的阁楼。
- 水气凉:水面上散发出的凉爽气息。
- 幽鸟:指声音幽远的鸟。
- 独树:孤独的树。
- 小荷:小荷叶。
- 疏影:稀疏的影子。
- 闲心:闲适的心情。
- 鱼钓:钓鱼的乐趣。
- 澹水:平静的水面。
- 习老庄:研习老子和庄子的哲学。
- 报国:为国家效力。
- 无世用:在世间没有用处。
- 烟蓑:用烟雾般的蓑衣,形容隐居的生活。
- 清漳:清漳河,古代诗人常用来比喻隐居的地方。
典故解析:
- 习老庄:指研习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强调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
- 烟蓑卧清漳:化用古代隐士的意象,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在政治上有很高的成就,曾任宰相,但在晚年因政治斗争被贬。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寇准在夏夜闲暇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诗中“报国自知无世用”一句,直接反映了他对自身政治处境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夏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自然画卷。诗中,“雨濛村落野梅黄”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野梅的黄暗示着季节的变迁,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沧桑。“茅阁长吟水气凉”则进一步以茅阁和水气为媒介,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清凉与超脱。
“幽鸟远声来独树,小荷疏影占前塘”两句,通过对幽鸟和小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接受。幽鸟的远声和独树的孤独,小荷的疏影和前塘的静谧,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
“闲心终不忘鱼钓,澹水真宜习老庄”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老庄哲学的认同。鱼钓象征着简单的生活乐趣,澹水则代表了淡泊名利的心态。
最后两句“报国自知无世用,烟蓑何日卧清漳”则是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的直接表达。报国无门,世用无望,诗人渴望披上烟蓑,隐居于清漳河畔,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展现了寇准诗歌清新自然而又深沉内敛的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濛村落野梅黄:细雨蒙蒙,村落中野梅泛黄,描绘了一幅雨后的乡村景象,野梅的黄暗示着季节的变化,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沧桑。
- 茅阁长吟水气凉:我在茅草搭建的阁楼中长吟,感受着水气的凉爽。茅阁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水气凉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清凉与超脱。
- 幽鸟远声来独树:幽静的鸟儿从远处传来声音,落在孤独的树上。幽鸟的远声和独树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接受。
- 小荷疏影占前塘:稀疏的荷叶影子映在前面的池塘。小荷的疏影和前塘的静谧,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
- 闲心终不忘鱼钓:闲适的心情始终不忘钓鱼的乐趣。鱼钓象征着简单的生活乐趣,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澹水真宜习老庄:淡泊的水面正适合研习老庄的哲学。澹水代表了淡泊名利的心态,习老庄则表达了诗人对老庄哲学的认同。
- 报国自知无世用:我自知报国无门,没有世间的用处。直接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 烟蓑何日卧清漳:不知何时能披上烟雾般的蓑衣,在清漳河畔安卧。烟蓑象征着隐居的生活,清漳则代表了诗人渴望的隐逸之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濛村落野梅黄”中的“雨濛”比喻细雨蒙蒙的样子,“野梅黄”比喻野梅泛黄的状态。
- 拟人:如“幽鸟远声来独树”中的“幽鸟远声”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 对仗:如“闲心终不忘鱼钓,澹水真宜习老庄”中的“闲心”与“澹水”,“鱼钓”与“习老庄”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夏夜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诗中,诗人通过对雨、野梅、茅阁、水气、幽鸟、小荷等意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接受。同时,通过对鱼钓和习老庄的向往,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和淡泊名利的追求。最后,通过对报国无门和烟蓑卧清漳的感慨,直接表达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寇准诗歌清新自然而又深沉内敛的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濛:细雨蒙蒙的样子,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 野梅黄:野生的梅花开始泛黄,暗示季节的变化,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沧桑。
- 茅阁:用茅草搭建的阁楼,象征着简朴的生活。
- 水气凉:水面上散发出的凉爽气息,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清凉与超脱。
- 幽鸟:指声音幽远的鸟,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 独树:孤独的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接受。
- 小荷:小荷叶,稀疏的影子映在前面的池塘,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
- 鱼钓:钓鱼的乐趣,象征着简单的生活乐趣。
- 澹水:平静的水面,代表了淡泊名利的心态。
- 烟蓑:用烟雾般的蓑衣,形容隐居的生活。
- 清漳:清漳河,古代诗人常用来比喻隐居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濛村落野梅黄”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雨后的乡村景象,野梅泛黄 B. 雨后的城市景象,野梅泛黄 C. 雨后的乡村景象,野梅盛开 D. 雨后的城市景象,野梅盛开
-
诗中“闲心终不忘鱼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政治的失望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孤独的接受
-
诗中“报国自知无世用”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内心状态? A. 对政治的失望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孤独的接受
-
诗中“烟蓑何日卧清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对政治的失望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孤独的接受
答案:
- A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寇准的《夏夜闲书》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寇准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寇准的《夏夜闲书》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寇准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多首诗作,是了解寇准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唐宋诗鉴赏辞典》:收录了王维、杜甫等多位诗人的诗作,是了解唐宋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老庄哲学》:了解老庄哲学的基本思想,有助于理解诗中“习老庄”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