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邺下有感》

时间: 2025-02-04 15:43:29

漳滨胜地皆牢落,晚岁重来恨莫收。

极浦寺藏云树老,故人门锁雨苔秋。

烟霄得路轮时彦,泉石忘机阻旧游。

今日重思昔年事,放怀惟上夕阳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漳滨胜地皆牢落,晚岁重来恨莫收。 极浦寺藏云树老,故人门锁雨苔秋。 烟霄得路轮时彦,泉石忘机阻旧游。 今日重思昔年事,放怀惟上夕阳楼。

白话文翻译:

漳河边的胜地如今都显得荒凉,晚年再次来到这里,遗憾无法消除。 远处的寺庙隐藏在老树和云雾中,老朋友的门前长满了秋雨中的青苔。 在烟云缭绕的高空中找到了出路,但在泉水和石头间却忘记了旧时的游玩。 今天再次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只能放开心怀,登上夕阳下的楼台。

注释:

  • 漳滨:指漳河边,漳河位于今河北省。
  • 牢落:荒凉、冷落。
  • 极浦:远处的河岸。
  • 云树:云雾缭绕的树木。
  • 烟霄:指高空中烟雾缭绕的地方。
  • 时彦:当时的才俊。
  • 泉石:指自然景观中的泉水和石头。
  • 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巧,指心境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寇准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是寇准晚年重游邺下(今河北临漳)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漳河边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无奈接受。诗中“漳滨胜地皆牢落”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迁,也隐喻了人事的沧桑。“晚岁重来恨莫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无法挽回的过去的遗憾。后文通过对远寺、故人门前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怀旧和哀愁的情感。最后两句“今日重思昔年事,放怀惟上夕阳楼”,诗人选择在夕阳下放怀,表达了一种超脱和释然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诗词解析:

  • 首句“漳滨胜地皆牢落”,通过“牢落”一词,描绘了漳河边的荒凉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第二句“晚岁重来恨莫收”,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无法挽回的过去的遗憾和无奈。
  • 第三句“极浦寺藏云树老”,通过对远寺的描写,增加了诗的意境和深度。
  • 第四句“故人门锁雨苔秋”,通过对故人门前的描写,加深了怀旧和哀愁的情感。
  • 第五句“烟霄得路轮时彦”,表达了诗人在高空中找到了出路,但同时也暗示了与旧友的分离。
  • 第六句“泉石忘机阻旧游”,表达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找到了宁静,但也意味着与旧游的阻隔。
  • 第七句“今日重思昔年事”,诗人再次回忆起过去的事情,表达了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 第八句“放怀惟上夕阳楼”,诗人选择在夕阳下放怀,表达了一种超脱和释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漳滨胜地皆牢落”中的“牢落”比喻荒凉。
  • 拟人:如“故人门锁雨苔秋”中的“门锁”赋予了门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烟霄得路轮时彦,泉石忘机阻旧游”中的对仗,增加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漳河边荒凉景象的描绘和对故人门前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对无法挽回的过去的遗憾。最后选择在夕阳下放怀,表达了一种超脱和释然的态度。

意象分析:

  • 漳滨:象征着过去的胜地,现在变得荒凉。
  • 极浦寺:象征着远方的宁静和神秘。
  • 故人门锁:象征着旧友的离去和时光的流逝。
  • 烟霄: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出路。
  • 泉石: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忘却世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漳滨胜地皆牢落”中的“牢落”是什么意思? A. 热闹 B. 荒凉 C. 美丽
  2. 诗中“晚岁重来恨莫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遗憾 C. 平静
  3. 诗中“故人门锁雨苔秋”中的“门锁”是比喻什么? A. 门的实际状态 B. 旧友的离去 C. 秋天的到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寇准的《再到邺下有感》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但寇准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变迁的无奈接受,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时期多位诗人的作品的详细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