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时间: 2025-04-27 06:57:14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

浓霭迷岸草。

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

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

屏里吴山梦自到。

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
浓霭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
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白话文翻译

新竹摇动着翠绿的叶子,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
夏天的果实成熟了,清脆的果实落下,惊起了飞鸟。
浓厚的雾霭迷漫在岸边的草丛。青蛙的叫声喧闹,骤然的雨声在池塘里响起。
小水亭静谧。浮萍破水而出,帘子上的花影和屋檐的影子都颠倒放置。
我戴着纶巾,拿着羽扇,困倦地躺在北窗前,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
在屏风后,吴山的梦悄然来到。我惊醒时,发现自己依然身在江边。


注释

  1. 新篁:新生的竹子。
  2. 翠葆:翠绿色的竹叶。
  3. 曲径:弯曲的小路。
  4. 深窈:深邃而幽静的地方。
  5. 金丸:指金色的果实,可能是指梅子等。
  6. 浓霭:浓厚的雾霭。
  7. 蛙声闹:青蛙的叫声喧闹。
  8. 骤雨:突如其来的雨。
  9. 水亭:指在水边建造的小亭子。
  10. 浮萍:水面漂浮的植物。
  11. 帘花:窗帘上的花纹。
  12. 纶巾:古代文人所戴的帽子。
  13. 羽扇:用羽毛做成的扇子。
  14. 吴山:指长江边的山,常用来代表江南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江苏苏州人,宋代著名词人。他以词风清新、婉约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周邦彦在词作中常融入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意境,代表作品有《兰陵王》等。

创作背景: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创作于周邦彦避暑之时,表现了他在夏季的自然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清新与宁静,反映了宋代士人的闲适生活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周邦彦的《隔浦莲近拍》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夏日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验。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开篇的“新篁摇动翠葆”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竹子的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夏日的气息。随着“夏果收新脆”的描写,读者感受到一阵清新的果香与活力,果实的落下更是让飞鸟受惊,生动地体现了夏季的生机。

紧接着“浓霭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等句,展示出夏日天气的变化与自然的喧闹,渲染出一种生动的氛围。此时的水亭小巧,浮萍轻轻破水而出,隐喻着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在“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中,诗人自得其乐,仿佛在享受这一刻的闲适。

最后的“屏里吴山梦自到”,不仅展现了梦境的美好,也反映出诗人对江南自然美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出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篁摇动翠葆:新生的竹子摇曳着翠绿的竹叶,展现出夏日生机。
  2. 曲径通深窈:小路蜿蜒进入幽深的地方,暗示着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3. 夏果收新脆:夏天的果实成熟,清脆可口,传递出丰收的喜悦。
  4. 金丸落,惊飞鸟:金色果实落下,惊动了飞鸟,描绘出夏日的活力。
  5. 浓霭迷岸草:浓厚的雾霭笼罩着岸边的草丛,增添了神秘感。
  6. 蛙声闹,骤雨鸣池沼:青蛙的叫声喧闹,突如其来的雨声响起,生动描绘夏日的喧嚣。
  7. 水亭小:小水亭显得宁静而雅致,为全诗营造出一种安逸的氛围。
  8. 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浮萍泛起,窗帘上的花影和屋檐影子交错,形成美丽的视觉效果。
  9.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诗人戴着纶巾,拿着羽扇,安静地躺在窗前,享受清晨的宁静。
  10. 屏里吴山梦自到:在屏风后,吴山的梦悄然降临,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11. 惊觉,依然身在江表:惊醒时,发现自己仍在江边,体现出对现实的反思。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金丸”比喻果实)、拟人(如“新篁摇动”),以及对仗(如“浓霭迷岸草”与“蛙声闹,骤雨鸣池沼”),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与对乡土的深情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新篁:象征生命力与希望。
  2. 翠葆: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3. 曲径:表达探索与静谧。
  4. 夏果:象征丰收与喜悦。
  5. 浮萍:体现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6. 纶巾羽扇:代表文人雅士的风范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新篁”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
    • B. 花
    • C. 树
  2. 诗中提到的“金丸”指的是什么?

    • A. 金币
    • B. 金色的果实
    • C. 金色的花
  3. 诗中“浓霭迷岸草”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晴天
    • B. 雾霭笼罩的景象
    • C. 雪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的《庐山谣》
  2. 杜甫的《春望》
  3.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诗词对比:

  • 周邦彦与李白的诗作,尽管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不同,但均展现了自然之美。周邦彦的作品以细腻的描写见长,而李白则多以豪放与奔放为主。

解读:
周邦彦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在静谧中体会生命,后者则在奔放中感受自然的壮丽。


参考资料

  1. 《词学研究》——对宋代词人的分析与作品解读。
  2. 《古代诗词赏析》——涉及古诗词的多种解读与赏析方法。
  3. 《周邦彦研究》——专门研究周邦彦生平及其作品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