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白》
时间: 2025-01-11 02:55: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赐白
作者:周邦彦 〔宋代〕
君不见书生镌羌勒兵人,
羌来薄城束缚急。
蜡丸飞出辞大家,
帐下健儿纷雨位。
凿沙到石终无水,
扰扰万人如渴蚁。
挽絙窃出两将军,
敌箭随来风掠耳。
道傍神马白雪毛,
噤口不嘶深夜逃。
忽闻汉语米脂下,
黑雾压城风怒号。
脱身归来对刀笔,
短衣射虎朝朝出。
自椎杂宝涂箭创,
心折骨惊如昨日。
谷城鲁公天下雄,
阴陵一跌兵力穷。
檥舟不渡谢亭长,
有何面目归东江。
将军偶生名已弱,
铁花暗涩龙文锷。
缟帐肥刍酬马恩,
闲望旄头向西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了书生面对羌人侵扰的紧迫感,感受到战争的无情与苦涩。夜晚,白马默默逃避,黑雾压城,风声怒号,使人感到战斗的压迫与绝望。最后,作者对归来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更是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伤。
注释
- 羌勒:指羌族的武士。
- 蜡丸:古时传递信息的方式。
- 扰扰:形容纷扰不安的样子。
- 挽絙:指拉动绳索,表示努力的意思。
- 米脂:地名,指汉代某个地方。
- 黑雾:象征战争的阴影。
- 檥舟:一种小船,用于渡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小令,作品风格细腻,情感丰富。其词多描绘江南风光和士人的情感生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繁,国家动荡,士人们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与忧虑成为诗歌的主题。
诗歌鉴赏
《天赐白》是一首充满军事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诗,周邦彦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的苦楚与无奈。诗的开头以“君不见”引入,直接与读者对话,增强了诗歌的亲近感。描绘书生在战乱中无法自保的心境,接下来通过对羌人侵扰的描写,展现出战争的急迫与无情。诗中“蜡丸飞出辞大家”的意象,表现出书生与家人的生离死别,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后面的“黑雾压城风怒号”,则把战乱的场面渲染得更加凶险、压迫,令人窒息。结尾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深刻体现了士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整个诗歌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书生镌羌勒兵人:通过“君不见”引导读者关注战乱,书生被迫参加战争。
- 羌来薄城束缚急:描绘敌人迅速逼近,形势危急。
- 蜡丸飞出辞大家:信息传递的急迫,表达与家人告别的痛苦。
- 帐下健儿纷雨位:战士们在帐下准备迎敌,紧张的氛围。
- 凿沙到石终无水:比喻追寻希望却得不到满足。
- 扰扰万人如渴蚁:形容战争中的人们焦急不安。
- 挽絙窃出两将军:描述将军们的战斗与牺牲。
- 敌箭随来风掠耳:敌箭如风,令人恐惧。
- 道傍神马白雪毛:白马的形象,象征忠诚与勇气。
- 噤口不嘶深夜逃:在黑暗中,马静静逃避,象征无奈。
- 忽闻汉语米脂下:听到汉语,故乡的召唤。
- 黑雾压城风怒号:战乱的气氛愈发压抑。
- 脱身归来对刀笔:战后归来,面对笔墨的生活。
- 短衣射虎朝朝出:表达日常生活的艰难。
- 自椎杂宝涂箭创:指用宝物装饰箭头,象征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心折骨惊如昨日:内心的痛苦与昨日的回忆交织。
- 谷城鲁公天下雄:提到历史上的英雄,表达对英雄的向往。
- 阴陵一跌兵力穷:描绘战斗失败的无奈。
- 檥舟不渡谢亭长:无法归航,流亡无依。
- 有何面目归东江:对归乡的失落感。
- 将军偶生名已弱:将军的名声因战乱而减弱。
- 铁花暗涩龙文锷:象征武器的暗淡,英雄的失落。
- 缟帐肥刍酬马恩:表达对马的感激与战场的疲惫。
- 闲望旄头向西落:在战乱之后,归乡的希望渺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扰扰万人如渴蚁”,比喻人们的焦急。
- 拟人:如“黑雾压城”,黑雾似乎有意图。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忧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士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历史时期的社会动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生:象征知识分子,反映出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
- 羌人:代表外敌,象征威胁与动荡。
- 白马:象征忠诚与勇气。
- 黑雾:象征战争的阴影与压迫感。
- 刀笔:象征文人的生活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周邦彦的字是什么?
- A. 美成
- B. 清真
- C. 仁厚
- D. 俊雅
-
诗中提到的“蜡丸”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传递信息
- B. 装饰
- C. 维修
- D. 食物
-
“黑雾压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恐惧
- C. 喜悦
- D. 轻松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周邦彦: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中的无奈与对家国的忧虑,但杜甫更偏重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而周邦彦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周邦彦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