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奉诏涨曲江池(以春字为韵。时乾符二年)》
时间: 2025-02-04 16:08: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省试奉诏涨曲江池(以春字为韵。时乾符二年)
地脉寒来浅,恩波住后新。 引将诸派水,别贮大都春。 幽咽疏通处,清泠迸入辰。 渐平连杏岸,旋阔映楼津。 沙没迷行径,洲宽恣跃鳞。 愿当舟楫便,一附济川人。
白话文翻译
地脉寒来浅,恩波住后新。 地脉因寒冷而浅,恩波停驻后带来新气象。
引将诸派水,别贮大都春。 引来各路水流,分别储存在大都市的春水中。
幽咽疏通处,清泠迸入辰。 幽咽的水声在疏通处响起,清澈的水流涌入时辰。
渐平连杏岸,旋阔映楼津。 水面渐渐平静,连接着杏树岸边,旋即宽阔地映照着楼台渡口。
沙没迷行径,洲宽恣跃鳞。 沙子淹没了迷途的小径,洲上宽阔任鱼儿自由跳跃。
愿当舟楫便,一附济川人。 愿成为舟楫的便利,一附于渡河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地脉:指地下水脉。
- 恩波:比喻皇帝的恩泽。
- 幽咽:形容水声低沉而悲切。
- 清泠:清澈冷冽。
- 杏岸:长满杏树的岸边。
- 楼津:楼台渡口。
- 沙没:沙子淹没。
- 洲宽:洲上宽阔。
- 恣跃鳞:鱼儿自由跳跃。
- 舟楫便:舟楫的便利。
- 济川人:渡河的人。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活动于唐末。其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为黄滔在乾符二年(875年)参加省试时所作,以“春”字为韵,描写曲江池涨水的景象,表达了对皇帝恩泽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曲江池涨水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地脉寒来浅,恩波住后新”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隐喻了皇帝的恩泽带来的新气象。后文通过对水流、岸边、渡口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宁静。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愿意成为舟楫的便利,帮助渡河的人,体现了诗人的谦逊与奉献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脉寒来浅,恩波住后新。
- 地脉因寒冷而浅,恩波停驻后带来新气象。
- 引将诸派水,别贮大都春。
- 引来各路水流,分别储存在大都市的春水中。
- 幽咽疏通处,清泠迸入辰。
- 幽咽的水声在疏通处响起,清澈的水流涌入时辰。
- 渐平连杏岸,旋阔映楼津。
- 水面渐渐平静,连接着杏树岸边,旋即宽阔地映照着楼台渡口。
- 沙没迷行径,洲宽恣跃鳞。
- 沙子淹没了迷途的小径,洲上宽阔任鱼儿自由跳跃。
- 愿当舟楫便,一附济川人。
- 愿成为舟楫的便利,一附于渡河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恩波”比喻皇帝的恩泽。
- 拟人:如“幽咽”形容水声,赋予水以情感。
- 对仗:如“渐平连杏岸,旋阔映楼津”中的“渐平”与“旋阔”。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曲江池涨水的景象,表达了对皇帝恩泽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诗人的谦逊与奉献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地脉:地下水脉,象征自然。
- 恩波:皇帝的恩泽,象征皇权。
- 幽咽:水声,象征宁静与悲切。
- 清泠:清澈冷冽的水,象征纯洁。
- 杏岸:长满杏树的岸边,象征春天的生机。
- 楼津:楼台渡口,象征繁华。
- 沙没:沙子淹没,象征变迁。
- 洲宽:洲上宽阔,象征自由。
- 恣跃鳞:鱼儿自由跳跃,象征活力。
- 舟楫便:舟楫的便利,象征奉献。
- 济川人:渡河的人,象征帮助他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恩波”比喻的是什么?
- A. 皇帝的恩泽
- B. 春天的水流
- C. 地脉的深度
- D. 洲上的宽阔
-
诗中“幽咽”形容的是什么?
- A. 水声
- B. 风声
- C. 鸟鸣
- D. 人声
-
诗中“愿当舟楫便,一附济川人”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皇权的敬畏
- C. 对奉献的愿望
- D. 对自由的向往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写春天景象,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描写山水景色,表达隐逸之情。
诗词对比:
- 黄滔此诗与杜甫《春望》相比,前者更多表达对皇帝恩泽的感激,后者则更多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黄滔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