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玉甫兄叔平弟偕绂卿侄应试金陵》

时间: 2025-01-11 07:53:27

雁影涵秋趁晓风,壮游难得一门同。

已欣佳句如灵运,更喜清谈有阿戎。

万里江涛归赋笔,六朝山色入诗筒。

攀香蟾窟家声旧,会看三株灿月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玉甫兄叔平弟偕绂卿侄应试金陵
——翁端恩 〔清代〕
雁影涵秋趁晓风,壮游难得一门同。
已欣佳句如灵运,更喜清谈有阿戎。
万里江涛归赋笔,六朝山色入诗筒。
攀香蟾窟家声旧,会看三株灿月中。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雁影在晨风中掠过,壮丽的旅程难得与朋友同行。
我已经欣赏到你如同灵运的佳句,更喜爱与阿戎的清谈。
万里江涛归来时我将赋诗,六朝的山色也将融入我的诗篇。
攀登香蟾的洞窟,家声依旧,希望能够在灿烂的月光下再会三株。

注释:

  • 雁影:指大雁飞过的身影,象征着秋天。
  • 涵秋:包容秋天的意思,这里形容雁影的情景。
  • 灵运: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以其诗句名扬。
  • 清谈:指清雅的谈论、讨论。
  • 阿戎:可能是作者朋友的名字或代称。
  • 万里江涛:形容江水浩荡,强调诗人豪情万丈。
  • 六朝:指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 香蟾窟: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文学聚会场所或隐居之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端恩,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与友人吟唱、交游,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翁端恩送别朋友的场合,朋友即将赴金陵参加考试,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壮游的向往和对文学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际间的深厚情谊。开篇以“雁影涵秋”引入,雁影掠过,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壮游的羡慕,赞美了同游的难得。诗中的“已欣佳句如灵运”,展现了对友人文学才华的认可与赞美,彰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

后两联中,诗人将自然景色与文学创作结合,表现出江涛与山色的壮丽,将它们比作诗的灵感来源。最后两句“攀香蟾窟家声旧,会看三株灿月中”,不仅寄托了对友人再相聚的期待,也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情感的交织让整首诗充满了温暖与厚重,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雁影涵秋趁晓风:描绘秋天清晨雁影飞过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氛。
  2. 壮游难得一门同:表达了与朋友一起壮游的珍贵,强调友谊与旅途的难得。
  3. 已欣佳句如灵运:赞美友人文采斐然,似谢灵运一般,表达敬仰之情。
  4. 更喜清谈有阿戎:对与友人清谈的喜爱,阿戎可能是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
  5. 万里江涛归赋笔:诗人以江涛作为创作的动力,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6. 六朝山色入诗筒:将六朝的山水景色融入自己的诗歌,展现出文化的继承。
  7. 攀香蟾窟家声旧:登上香蟾的洞窟,表达对往昔的眷恋。
  8. 会看三株灿月中:期盼再与旧友相聚,共赏美丽的月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的诗句比作灵运,突显其才华。
  • 对仗:如“壮游难得一门同”与“已欣佳句如灵运”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和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待,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与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影:象征秋天的到来与时间的流逝。
  • 江涛:象征浩瀚的气势与创作的灵感。
  • 六朝山色:象征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
  • 香蟾窟:代表着文学的聚会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雁影涵秋”中的“雁影”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季节
    C. 时间
    D. 山水

  2. 诗中提到的“阿戎”可能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位朋友
    C. 一个地方
    D. 一种动物

  3.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主要是什么? A. 羡慕
    B. 怀念
    C. 祝福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诉说了友谊和离别的情感,但风格更加豪放、奔放。翁端恩的这首诗则更为细腻、清新,注重自然与人情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翁端恩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