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研孙登秣陵城之作》
时间: 2025-01-11 01:30: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荒烟衰草晚萧萧,倦客登临恨未销。
寒蝠虚檐吹雨暗,饥鹰废垒挟霜骄。
九秋败叶辞枯树,百战孤城咽暮潮。
剩有戍楼旧雉影,更衔残照送南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晚秋时节荒凉的景象。诗人站在高处,看到萧瑟的烟雾和衰败的草木,感到无尽的惆怅。寒蝙蝠在屋檐下飞舞,带来阴冷的雨声;饥饿的老鹰在废弃的城垒上翱翔,傲视着霜冻的空气。九月的秋风吹落了树上的枯叶,孤独的城池在潮水的咽喉间默默无言。此时只剩下戍楼的影子,依稀衔着残阳,送走了南朝的余晖。
注释:
- 荒烟:指的是空旷的烟雾,体现了环境的荒凉。
- 衰草:枯萎的草,象征着生命的凋零。
- 倦客:疲惫的旅客,表示诗人自身的心情。
- 寒蝠:指在寒冷环境中飞翔的蝙蝠,营造出阴暗的氛围。
- 虚檐:空荡荡的屋檐,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戍楼:古代城防的建筑,象征着防守与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煦(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性情豪放,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作中的孤城与戍楼象征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沧桑的感慨。开篇的“荒烟衰草”即刻将人带入一种悲凉的气氛中,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无情。诗人以“倦客”自喻,表达了旅途中的疲惫与无奈。接下来的描绘中,寒蝠与饥鹰的意象相互交织,形象地展示了环境的荒凉与生命的孤独。
“九秋败叶辞枯树”一句,透过秋天的枯黄,更加突显出生与死的对比,也暗示着历史的无情。最后的“戍楼旧雉影”,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残阳之下更显得孤独而苍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烟衰草晚萧萧:描绘了一个荒凉的秋天景象,烟雾弥漫,草木凋零,传达出一种忧伤的情绪。
- 倦客登临恨未销:诗人自喻为倦客,站在高处却心中充满惆怅,暗示旅途的疲劳与内心的愁苦。
- 寒蝠虚檐吹雨暗:寒蝙蝠在空荡的屋檐下飞舞,营造出一种阴冷、寂静的氛围。
- 饥鹰废垒挟霜骄:饥饿的老鹰在废弃的城垒上翱翔,展现了冷酷的自然与生命的无情。
- 九秋败叶辞枯树:秋天的败叶悄然落下,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历史的变迁。
- 百战孤城咽暮潮:孤独的城池在潮水中沉默,体现了历史的沉重与无奈。
- 剩有戍楼旧雉影:残存的戍楼影子,隐喻对守护与失落的思考。
- 更衔残照送南朝: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南朝的过去,象征着对历史的追忆与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倦客”比喻诗人自己的疲惫心境。
- 拟人:如“寒蝠虚檐”,赋予了蝙蝠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相对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怀念,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烟:象征凋零与悲凉。
- 衰草:代表生命的消逝与时光的流逝。
- 寒蝠与饥鹰:象征孤独与无情的自然。
- 戍楼:代表历史的沉重与守护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倦客”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旅途中的人
- C. 古代士兵
-
“寒蝠虚檐”中的“虚檐”指的是什么?
- A. 繁华的屋檐
- B. 空荡荡的屋檐
- C. 旧房子的屋檐
-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 C. 对爱情的追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冯煦的《和研孙登秣陵城之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冯煦更注重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而王维则倾向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