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自感》
时间: 2025-01-26 23:29: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自感
作者:胡凯似 〔清代〕
最是伤情,催人去马蹄车辙。
触目处纷来愁绪,云山万叠。
石咽泉呜幽涧底,树枯干卧斜阳侧。
问此行,何日赋归来,难预决。
计往事,浮云灭。
满怀恨,凭谁说。
听杜鹃枝上,声声啼血。
顾我堪嗟如去雁,思家不敢看明月。
把闲愁,勾却发狂歌,随圆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极为伤感的情绪,催促着人们离去的马蹄和车辙。眼前所见的景象引发了无尽的愁苦,仿佛云山重叠。幽涧底的泉水呜咽,夕阳斜照下的枯树横卧。问自己,此行何时才能返回,难以预料。回忆往事,如空中的浮云般消散。心中满怀的怨恨,又能与谁倾诉呢?听那杜鹃在枝头声声啼血。回首我如同远去的大雁,思乡之情让我不敢直视明月。把这些闲愁化作狂歌,随其圆缺而起伏。
注释
- 伤情:形容内心的悲伤与惆怅。
- 马蹄车辙:马蹄与车辙,暗示人们的离去。
- 云山万叠:形容远方的山景重叠,给人一种无尽的愁绪。
- 石咽泉呜:泉水在石缝中流动时发出的声音,表现出孤寂的氛围。
- 杜鹃:常被视为悲伤的象征,因其啼声悲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凯似,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诗人经历了离别与思乡的情感时刻,反映了他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 自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浓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伤感与孤独。开头几句直接点出“伤情”,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愁苦的氛围。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云山万叠”、“石咽泉呜”等,不仅构建了一个凄凉的背景,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诗人通过问句“何日赋归来”,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无奈,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杜鹃的啼鸣在此处成为了诗人心情的直接反映,声声入耳,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最后几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如同“去雁”一般,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而“闲愁”、“狂歌”之间的对比,体现了他在愁苦与释放之间的挣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最是伤情,催人去马蹄车辙:开篇直接表露伤感,催促离去的车辙象征着别离。
- 触目处纷来愁绪,云山万叠:眼前景象引发愁绪,重叠的云山象征无尽的思念。
- 石咽泉呜幽涧底:幽静的山涧中,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映衬出孤独感。
- 树枯干卧斜阳侧:枯树的姿态暗示着生命的凋零,夕阳下更添一分凄凉。
- 问此行,何日赋归来,难预决:对未来归来的无奈,表现出对故乡的向往。
- 计往事,浮云灭:往事如浮云般消散,表达对往昔的惋惜。
- 满怀恨,凭谁说:满腔怨恨却无处诉说,增加了内心的孤独感。
- 听杜鹃枝上,声声啼血:杜鹃的啼鸣如同悲泣,映射诗人的心情。
- 顾我堪嗟如去雁,思家不敢看明月:将自己比作离去的大雁,渗透着对家的思念。
- 把闲愁,勾却发狂歌,随圆缺:将闲愁化作狂歌,表现出对情感的宣泄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顾我堪嗟如去雁”,将自己比作大雁,突出游子的孤独感。
- 拟人:如“石咽泉呜”,赋予泉水以情感,使景物更具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做到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清代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蹄车辙:象征离别与流动的时间。
- 云山万叠:引发愁绪,象征思念的深远。
- 杜鹃:悲伤的象征,常与离别联系在一起。
- 明月:象征思乡,但在此却是诗人不敢直视的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悲伤
- C. 友谊
- D. 自由
-
诗人问“何日赋归来”,表现出他对什么的渴望?
- A. 财富
- B. 名声
- C. 家乡
- D. 朋友
-
诗中提到的“浮云灭”意味着什么?
- A. 未来的光明
- B. 过去的消逝
- C. 快乐的回忆
- D. 生命的延续
答案
- B. 悲伤
- C. 家乡
- B. 过去的消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黄昏》 - 陶渊明:同样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同样为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友谊的表达。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满江红 自感》的情感和意象,也能提升自己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