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张丈信夫林亭小酌感事怀人敬用遁庵先生韵》
时间: 2025-01-26 23:2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张丈信夫林亭小酌感事怀人敬用遁庵先生韵
作者: 段成己 〔金朝〕
光景催人,还又是西风吹袂。
青镜里满簪华发,不堪憔悴。
一月几逢开口笑,十年滴尽伤时泪。
倩一尊相对说清愁,花前醉。
初未识,名为累。
今始觉,身如寄。
把閒情换了,平生豪气。
致主安民非我事,求田问舍真良计。
看野云出岫却飞回,元无意。
白话文翻译:
光阴催促着人,西风又吹起衣袂。
镜中映出满头白发,令人不堪憔悴。
一个月中几次开怀大笑,十年来流尽了伤感的泪水。
愿对着酒杯诉说心中的愁苦,在花前醉倒。
起初未曾意识到,这是一种负担。
如今才明白,身世如寄,难以安稳。
将闲情换去,换得一生的豪情。
致力于安抚民众,不是我的事情,寻求田园和安稳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良计。
看那山野间的云彩,飞出又飞回,本无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光景:光阴,时光。
- 西风:秋风,象征着凋零和衰老。
- 青镜:指镜子,映照出人的容貌。
- 簪华发:形容头发中插满了簪子,暗指白发。
- 开口笑:指开怀大笑。
- 倩:请,愿意。
- 致主安民:治理国家,使民众安宁。
典故解析:
- “身如寄”:表达一种身世漂泊、无所依靠的感慨,反映了个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己,金朝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关其诗词的风格多为抒情和感慨,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绪。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金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绪纠结的时代,诗人通过小酌的场景,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满江红》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与无奈。开篇以“光景催人”揭示了时间的无情,接着“西风吹袂”的意象,带来秋季的萧瑟,象征着生命的衰老与不再的青春。在这幅画面中,诗人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容貌——“青镜里满簪华发”,这句不仅表现了白发苍苍的外在,也隐含了心灵的脆弱与不堪。
接下来的“十年滴尽伤时泪”,更是让人感受到岁月带来的伤痛与沉重。这种情感上的积累,最终化为一种饮酒消愁的方式,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求慰藉的无奈与挣扎。诗中提到的“今始觉,身如寄”,则是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仿佛在说,无论风光如何,最终都要面对身世如寄、无根无依的现实。
最后两句“致主安民非我事,求田问舍真良计”,展现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追求与无奈,抒发出一种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总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具有深邃的哲理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光景催人,还又是西风吹袂:时间在催促,秋风又来,暗示季节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
- 青镜里满簪华发,不堪憔悴:在镜子中看到满头白发,感到心中苦楚。
- 一月几逢开口笑,十年滴尽伤时泪:长时间的伤感,偶尔的欢笑显得格外珍贵。
- 倩一尊相对说清愁,花前醉:面对酒杯,借酒诉愁,沉醉于花前的美景。
- 初未识,名为累:起初不懂这是一种负担。
- 今始觉,身如寄:如今明白,自己如同寄人篱下。
- 把閒情换了,平生豪气:将闲适的情绪换作一生的豪情壮志。
- 致主安民非我事,求田问舍真良计:关心国家安定并非我的事情,寻求安稳生活才是明智之举。
- 看野云出岫却飞回,元无意:看那山野间的云彩飞出又飞回,实际上并无目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光比作催人,形象地表现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致主安民非我事,求田问舍真良计”,工整而富有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云出岫却飞回”。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反思,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以及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代表凋零和岁月的流逝。
- 青镜:反映自我形象与内心的关系,暗示时间的无情。
- 酒:象征慰藉与逃避的方式。
- 云:象征自然的自由与无意,反映人的渴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光景催人”中的“光景”指的是什么? A. 景色
B. 时间
C. 光线
D. 风景 -
诗中提到的“青镜”象征着什么? A. 青春
B. 自我形象
C. 美好回忆
D. 未来 -
“身如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什么感受? A. 幸福
B. 无奈与漂泊
C. 成就感
D. 安定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红楼梦》中的诗词(曹雪芹)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相比,段成己的《满江红》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表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爱情的渴望,而段成己则更加强调人生的无常与安定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金代诗人研究》
- 《诗词与人生: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