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孙职方苍梧山》
时间: 2025-01-22 22:13: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苍梧奇事岂虚传,荒怪还须问子年。
远托鳌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
或云灵境归贤者,又恐神功亦偶然。
闻道新春恣游览,羡君平地作飞仙。
白话文翻译:
苍梧山中的奇事难道是虚假的传说吗?荒诞的怪事还得向你询问。
我遥远地托身于鳌的头上,转身游历于无边的海洋;
又来依靠那大鹏的背脊,负载在青天之上。
有人说灵境归属于贤者,但又担心这种神奇的功力或许只是偶然。
听说新春时节可以尽情游览,真羡慕你在平地上就能化作飞天的仙人。
注释:
- 苍梧:指苍梧山,传说中的仙境。
- 鳌:古代神话中的海神,常用来比喻高大而强大的存在。
- 鹏:大鹏鸟,传说中一种巨大的鸟,象征着雄伟和远大志向。
- 灵境:指神仙所居住的美好境地。
- 贤者:指有智慧和德行的人。
典故解析:
- 苍梧山:传说中是仙人隐居的地方。
- 鳌头:出自《庄子·逍遥游》,描述了大鹏展翅的壮丽场景。
- 飞仙:古代文人向往的理想境界,象征着超脱尘世的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兼具理性与感性。
创作背景:
《次韵孙职方苍梧山》是苏轼应朋友之邀,游历苍梧山后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超脱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苍梧山的奇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与热爱。开篇即质疑传说的真实性,显示出一种对奇事的好奇与探究。通过“远托鳌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的意象,苏轼展现了自己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暗示着“飞仙”的可能。在诗中,苏轼不仅表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还流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认为灵境归于贤者或许只是偶然。最后以羡慕的语气结束,表现出他对友人的钦佩之情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梧奇事岂虚传:质疑苍梧山的奇事是否真实存在。
- 荒怪还须问子年:表达对奇怪事物的好奇,想要询问友人。
- 远托鳌头转沧海:描绘自己遥远的旅行,借助神话中的鳌。
- 来依鹏背负青天:借助大鹏飞翔于天空,象征着理想的追求。
- 或云灵境归贤者:传说中的灵境或许是贤者的归属。
- 又恐神功亦偶然:对神秘力量的怀疑,认为可能是偶然。
- 闻道新春恣游览:听说春天来了,可以尽情游玩。
- 羡君平地作飞仙:羡慕朋友能够在地面上如仙人般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行比作依靠鳌和鹏,增强意象。
- 对仗:诗中上下句相对称,增强韵律感。
- 夸张:通过夸大神话生物的形象表现追求理想的热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理想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偶然性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梧山:象征着神秘和理想的归宿。
- 鳌:代表着力量与支撑,象征着追求的基础。
- 鹏:象征着高远与自由,代表理想的飞翔。
- 灵境:理想的境地,象征着超脱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次韵孙职方苍梧山》主要描绘了哪个地方的奇事? A. 黄山
B. 苍梧山
C. 泰山 -
诗中提到的“鳌”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高大与力量
C. 智慧 -
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什么情感? A. 嫉妒
B. 羡慕
C. 失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描绘自然时,苏轼更注重哲理和对生活的思考,而李白则偏向于豪放与浪漫。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