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 其一
苏轼
千花未分出梅馀,
遣雪摧残计已疏。
卧闻点滴如秋雨,
知是东风为扫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千朵花中,梅花尚未盛开,雪已经将它们摧毁,打算对梅花的期待也已消散。躺在床上,听到窗外的滴水声,像秋天的细雨,知道是东风在为春天的到来而扫除残雪。
注释:
- 千花未分:千朵花尚未开放。
- 计已疏:原本的计划或期待已经消散。
- 卧闻点滴:躺在床上听到水滴声。
- 东风:春风,象征春天的来临。
- 扫除:清除,象征着去除寒冷,迎接温暖。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东风”常常用来指代春天的来临,古诗中春风的出现通常象征着万物复苏。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尤其是在寒冬中依然傲然独立。诗人在此描绘了梅花未开而遭受雪的摧残,体现了对梅花和春天的期待与惋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冬季,正值梅花即将开放的时节,但雪的降临却使得梅花的绽放受到影响,诗人对此感到惋惜,同时也寄托了对春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与“雪”作为主要意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受。开篇“千花未分出梅馀”,不仅描绘了梅花尚未绽放的状态,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尚需时日。接下来的“遣雪摧残计已疏”,表达了诗人对梅花未来命运的预感与无奈。苏轼通过“卧闻点滴如秋雨”的描写,将读者的情感引入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中,令人感受到冬日的寒冷与孤寂,伴随水滴声的响起,仿佛是春天的希望在召唤。最后一句“知是东风为扫除”,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捕捉,更是对未来美好春天的期待。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了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千花未分出梅馀:春天的千朵花中,梅花尚未开放,暗示春天还未真正到来。
- 遣雪摧残计已疏:雪的降临使得对梅花的期待变得遥不可及,表达了失落感。
- 卧闻点滴如秋雨:躺在床上,听到窗外水滴声,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 知是东风为扫除:听到水滴声,意识到春天的东风即将来临,预示着春天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滴声比作秋雨,增强了孤独感。
- 拟人:东风被赋予了扫除的能力,体现出自然的生机。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梅花的惋惜之情,表现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循环。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
- 雪:象征寒冷和阻碍。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夏天 -
“千花未分出梅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开心
D. 忧愁 -
诗人通过“卧闻点滴如秋雨”描绘了怎样的氛围? A. 热闹
B. 宁静
C. 混乱
D. 悲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以极强的梅花意象为主,突出其坚韧不拔的品格,而苏轼的诗则更加强调梅花的脆弱与对春天的期待,两者在意象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