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

时间: 2025-01-25 18:15:01

潺湲子陵濑,仿佛如在目。

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

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

古台落日共萧条,

寒水无波更清浅。

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

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潺湲子陵濑,仿佛如在目。
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
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
古台落日共萧条,寒水无波更清浅。
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
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

白话文翻译

本诗表达了对李康成赴江东的送别之情。开头描绘了子陵江水潺潺流淌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七里之遥,人已不再,千年的水流依旧碧绿。在新安江上,一只孤帆远去,似乎追逐着万余棵枫树的转动。古老的钓台在落日的映照下显得萧条,寒冷的水面没有波澜,更显得清浅。钓台上的渔竿已不再握在手中,只让猿鸟相对悲鸣。滩声与山翠依然存在,只是当你迟迟归来时,已是晚泊之时。

注释

  • 潺湲: 潺潺流水声。
  • 子陵: 指的是子陵钓台,传说中阮籍曾在此钓鱼。
  • 七里人已非: 意思是七里之外的人已经不再。
  • 千年水空绿: 形容千年间的江水依然碧绿如初。
  • 孤帆远: 指一只孤独的帆船远远驶去。
  • 应逐: 应该是追逐的意思。
  • 古台落日共萧条: 古老的钓台在落日的映照下显得空旷和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梦得,唐代诗人,世称“刘梦得”。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情景交融,富有深刻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康成即将赴江东任职之际,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离别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刘长卿的《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与真挚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开篇便用“潺湲”的流水声引入,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意境。这种流水的描写,不仅是自然景色的再现,更是友人离去的惆怅情绪的引子。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描绘了七里之外的景象与千年不变的江水,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无论是“孤帆远”还是“古台落日”,都渗透着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最后两句“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眷恋,也有对友人归来的期待与无奈。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唐代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潺湲子陵濑,仿佛如在目: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 通过人事变迁与水流的永恒形成对比,突出时光的流逝。
  3. 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 孤帆的远去象征着离别,同时枫林的景象暗示着秋天的到来,带有凄凉之感。
  4. 古台落日共萧条,寒水无波更清浅: 落日与萧条的结合,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5. 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 渔竿的放下象征着对往昔生活的放弃,猿鸟的悲鸣则更添一层哀伤的气氛。
  6. 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 最后两句以自然的声音与景色结尾,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时光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 “孤帆远”比喻离别的孤独感。
  • 拟人: “猿鸟向人悲”,将动物的情感赋予给它们,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 如“落日共萧条”与“寒水无波更清浅”,形成了音韵和谐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友人离别的感慨,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潺湲: 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不息的生命。
  2. 孤帆: 代表离别与孤独。
  3. 落日: 象征着衰退与无常。
  4. 猿鸟: 传达了对生活的悲哀与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子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江南
    • B. 子陵钓台
    • C. 新安江
  2. 填空题: 诗中“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__”。

  3. 判断题: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是相互交融的。 (对/错)

答案

  1. B
  2. 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孟浩然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了友人离别的情景,但其侧重于对友人前途的祝福与期待,而刘长卿的《严陵钓台》则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皆有深刻的离别情感,但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