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陈我度侍御枉顾赋谢》

时间: 2025-02-04 17:26:02

元日初开曙色新,欢传骢马问荆榛。

干旌特壮前楹色,绣斧光生短壑春。

岭峤风烟清揽辔,中原豺虎避埋轮。

自怜久傍袁安卧,拥彗空惭拜后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日初开曙色新,欢传骢马问荆榛。
干旌特壮前楹色,绣斧光生短壑春。
岭峤风烟清揽辔,中原豺虎避埋轮。
自怜久傍袁安卧,拥彗空惭拜后尘。

白话文翻译:

元旦的晨曦初露,万物焕发出新的生机,欢快的马队在荆棘丛中穿行。
扬起的旌旗在前廊上显得格外壮观,绣制的斧头在短浅的山谷中闪烁着春光。
山岭上的风烟清晰可见,驾驭着马匹的我却看到中原的豺狼虎豹纷纷避开我的车轮。
我独自感到惋惜,长久以来只在袁安身边安卧,心中空有惭愧,拜倒在历史的尘埃中。

注释:

  • 元日:指农历新年,象征新的开始。
  • 骢马:一种马,毛色为深灰色,通常指快马。
  • 荆榛:指荆棘和野生植物,象征艰难的环境。
  • 干旌:指高高扬起的旗帜,象征气势。
  • 绣斧:指装饰精美的斧头,象征权力和富贵。
  • 岭峤:山岭,指高耸的山峰。
  • 豺虎:指凶猛的野兽,象征敌人或威胁。
  • 袁安:历史上著名的清白之士,借指理想的隐士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应魁,明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生活、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元日,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望与感慨,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思考和个人处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元日陈我度侍御枉顾赋谢》是一首描绘元旦清晨景象的古诗,融合了对新年喜庆氛围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反思。开篇以“元日初开曙色新”引入,展现了新年的生机与活力,诗人用“欢传骢马问荆榛”展现出一种生动的场景,仿佛马队穿行于荆棘丛中,象征着对艰难环境的挑战。

接着,诗人描绘了盛大的庆典场面,“干旌特壮前楹色,绣斧光生短壑春”,通过对旌旗与斧头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繁荣的气息。此时的山岭风烟与中原豺虎的冲突,象征着外在的威胁与内心的焦虑,表现了诗人对安宁与安全的向往。

最后两句“自怜久傍袁安卧,拥彗空惭拜后尘”则是诗人情感的转变,自我反省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显示出对历史的敬畏与个人的无奈。通过对对比与感慨,诗人的内心矛盾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在新年庆祝的氛围中,增添了几分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元日初开曙色新:新年的第一缕曙光,象征新的开始。
  2. 欢传骢马问荆榛:快马穿行于丛生的荆棘,象征着努力与奋发。
  3. 干旌特壮前楹色:高扬的旌旗在前廊显得格外壮观,表现出节日的气氛。
  4. 绣斧光生短壑春:装饰斧头在山谷中闪耀,象征权力与富贵。
  5. 岭峤风烟清揽辔:清晰的风烟环绕山岭,诗人驾驭着马车。
  6. 中原豺虎避埋轮:象征敌人在看到自己的气势后纷纷退避。
  7. 自怜久傍袁安卧:感到惋惜,长久以来只在袁安身旁安卧。
  8. 拥彗空惭拜后尘:心中惭愧,拜倒在历史的遗迹中。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骢马”、“绣斧”作为形象化的比喻,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与对个人处境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元日:象征新的开始。
  • 骢马:象征奋发向上的精神。
  • 干旌与绣斧:象征权势与繁荣。
  • 岭峤、豺虎:象征险恶的环境与威胁。
  • 袁安:象征理想的隐士生活与自我反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元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端午节
  2. 诗中的“骢马”象征什么?

    • A. 胆怯
    • B. 奋发向上
    • C. 失败
  3. “自怜久傍袁安卧”中的袁安指代?

    • A. 报恩
    • B. 理想的隐士生活
    • C. 办公室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日》 by 王安石
  • 《春晓》 by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元日》强调新年的欢乐与生机,而萧应魁的《元日陈我度侍御枉顾赋谢》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反思与自我安慰,二者在主题与情感基调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背景与技巧分析。
  • 《元日诗选》:收录多位诗人关于元日的作品,便于对比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