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夜怨》

时间: 2025-02-04 15:31:02

肠断西园月满林。

无聊空自拥寒衾。

垂将珠箔从春去,挑尽银灯觉夜深。

期屡负,梦难寻。

不知流泪湿梦巾。

口衔莲子兼红豆,尝遍相思苦在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肠断西园月满林。无聊空自拥寒衾。
垂将珠箔从春去,挑尽银灯觉夜深。
期屡负,梦难寻。不知流泪湿梦巾。
口衔莲子兼红豆,尝遍相思苦在心。

白话文翻译

月光洒满西园,令人肠断。无聊的我独自抱着寒被。
只见珠帘垂下,春天已然离去,挑尽银灯,才觉夜已深沉。
约定屡次失信,梦中也难以寻觅。泪水不知不觉湿透了梦巾。
口中含着莲子和红豆,品尝尽了心中相思的苦涩。

注释

  • 肠断:形容因思念而心痛。
  • 西园:指西边的园林,常用来指代思念之地。
  • 寒衾:寒冷的被子,暗示内心的孤独和寒冷。
  • 珠箔:珠帘,指窗帘或帷幕,象征着春天的离去。
  • 银灯:灯光,象征夜晚的深沉与孤寂。
  • 期屡负:约定多次未能兑现。
  • 梦巾:梦中使用的巾帕,因泪湿而显得悲伤。
  • 莲子、红豆:常用来象征思念与爱情的苦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谦,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复杂时期,诗人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痛苦。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夜怨》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孤寂的词作,诗人通过描写月下的西园,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开头的“肠断西园月满林”就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月亮象征着思念,西园则是恋人曾经相聚的地方,诗人在这里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痛苦。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夜深人静时的无聊与寒冷,表现了内心的空虚与失落。

“期屡负,梦难寻”这一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爱情失落的感慨,约定多次未能实现,使得梦中寻觅的希望也变得渺茫。最后以“口衔莲子兼红豆”收尾,莲子和红豆不仅是思念的象征,更是对爱情苦涩的无奈品尝。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思念,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肠断西园月满林:通过“月满林”的景象,表达了心中满溢的思念与痛苦。
  • 无聊空自拥寒衾:描绘了诗人深夜独自抱着冷被,感受孤独。
  • 垂将珠箔从春去:春天的离去带来失落,珠箔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 挑尽银灯觉夜深:夜深人静,诗人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寂。
  • 期屡负,梦难寻:多次失信的约定使得梦境中的追寻变得无望。
  • 不知流泪湿梦巾:悲伤的泪水湿透了梦巾,暗示内心的苦楚。
  • 口衔莲子兼红豆:用莲子和红豆象征思念的苦涩,表达心中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肠断”比喻心痛,形象生动。
  • 对仗:如“无聊空自拥寒衾”与“挑尽银灯觉夜深”,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月、园、珠帘、红豆等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月夜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与无奈,充分展现了其对生活与情感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 :象征思念与孤独。
  • 西园:代表过去的美好与失落。
  • 寒衾:孤独的象征,表现出内心的寒冷。
  • 珠箔:春天的离去,暗示美好时光已逝。
  • 莲子与红豆:象征思念与爱情的苦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肠断”是用来形容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痛苦
    • C. 宁静
    • D. 满足
  2.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 A. 期待
    • B. 怀念
    • C. 失落
    • D. 不在乎
  3. “期屡负,梦难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希望
    • B. 失望
    • C. 高兴
    • D. 安静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沈谦的《鹧鸪天 夜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都有对爱情的思念,但沈谦更为深沉和悲伤,而李清照则在细腻的情感中显露出一丝轻快与希望。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出情感的复杂性,但在情感基调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