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27 03:29:40

噩梦何须说夙因。

柔肠断尽不成声。

拚将一世青衫泪,赢取千秋薄倖名。

新月好,晓风清。

落花流水两无情。

荒江一啸三千里,解得伤心能几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噩梦何须说夙因。
柔肠断尽不成声。
拚将一世青衫泪,
赢取千秋薄倖名。
新月好,晓风清。
落花流水两无情。
荒江一啸三千里,
解得伤心能几人。

白话文翻译:

这噩梦何必说出它的原因。
心中柔情已断,却无声可诉。
我拼尽一生的泪水,
只为换来千古薄情的名声。
新月如好,晨风清爽。
落花与流水,都是无情之物。
在荒江上我一声长啸,三千里外回响,
又有几人能理解这伤心呢?

注释:

  • 噩梦:指梦中出现的恐怖情景,象征痛苦的回忆或经历。
  • 柔肠:形容内心的柔情,常用以表达情感的细腻。
  • 青衫:指书生或文人的衣服,象征诗人的身份和情感。
  • 薄倖名:意指受人冷落的名声,表达对人情冷漠的失望。
  • 新月:象征新的开始或希望。
  • 落花流水:比喻事物的流逝和无情。
  • 荒江一啸:表现出诗人的豪情与无奈,象征孤独或壮志难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绍烈,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初年。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和个人的情感纠葛。其作品风格受传统诗词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个人的独特体验。

创作背景:

《鹧鸪天》写于吴绍烈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中,反映了他在经历过生活的波折后对人情冷暖的敏感与思考。诗中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他对社会的观察与内心的挣扎。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人情冷暖的深思融入其中。开篇以“噩梦”引入,展示出一种心灵的痛苦与无奈,诗人不愿再提及过往的伤痛,反而更显得其内心的纠结与挣扎。接着,诗人用“柔肠断尽”来描绘内心的失落,表现出一种无声的苦楚,情感的表达细腻而深刻。

在诗的中段,诗人将自己一生的泪水比作青衫的泪痕,揭示出他为了名利所付出的代价,反映出一种对薄情名声的无奈与失落。这里,诗人不仅是在追忆个人的往事,也在反思社会对个人情感的漠视。

最后的两句“荒江一啸三千里,解得伤心能几人”,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以长啸表达心中的愤懑与孤独,展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壮。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真挚而浓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噩梦何须说夙因:梦中痛苦的经历无需再提,表明对过往的厌倦。
  2. 柔肠断尽不成声:心中柔情已断,却无法倾诉,体现内心的无奈。
  3. 拚将一世青衫泪:用一生的泪水换得名声,表达对人生代价的感叹。
  4. 赢取千秋薄倖名:得到的却是薄情的名声,显示出对社会冷漠的失望。
  5. 新月好,晓风清:描绘自然景象,或象征新的希望。
  6. 落花流水两无情:比喻生命的无情与流逝,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7. 荒江一啸三千里:在荒江上长啸,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
  8. 解得伤心能几人:表达孤独感,问世人能理解多少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噩梦”比喻人生的痛苦经历。
  • 拟人:落花流水被赋予无情的特性,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新月好,晓风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名利薄情的深刻思考,诗人在经历过痛苦与挣扎后,对人情冷暖的敏感与失望,展现了一种悲壮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噩梦:象征痛苦的过往。
  • 青衫:象征诗人的身份与情感。
  • 新月:象征希望。
  • 落花流水:象征无情与流逝。
  • 荒江:象征孤独与壮志未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柔肠断尽不成声”意指什么? A. 内心柔情已断却无声可诉
    B. 伤心总是可以说出来
    C. 对过往的痛苦绝对不后悔

  2. 诗的最后一句“解得伤心能几人”中“能几人”是什么意思? A. 只有一人理解
    B. 很多人都理解
    C. 几乎没有人理解

  3. 诗中提到的“新月”象征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现在的痛苦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情感的失落,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偏向于细腻的女性视角,而吴绍烈则带有男性的豪情与孤独。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各自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