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病山中客,无人傍酒樽。
与猿分橡子,为鹿长禾孙。
白昼云归屋,黄昏雨打门。
忽怀杨司马,烟霭隔重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多病的山中客人,身边无人陪伴饮酒。他与猿猴分享橡子,与鹿共同培育禾苗。白天云彩归向屋顶,黄昏时分雨水敲打着门扉。忽然间,他想起了杨司马,烟雾朦胧,隔着重重的门阀。
注释:
- 多病:指身体多病,形容诗人身体虚弱。
- 山中客:指诗人在山中隐居,成为一个孤独的旅人。
- 猿:猿猴,这里指代自然环境中的动物。
- 橡子:橡树的果实,猿猴的食物。
- 禾孙:禾苗的幼苗,这里引申为生长的希望。
- 白昼:白天,象征着光明和生机。
- 黄昏:傍晚,象征着萧条和孤独。
- 杨司马:指杨宗博,诗人的友人,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
- 烟霭:烟雾,表现出朦胧的意境。
- 重阍:重重的门阀,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岳珂,字宗仁,号简斋,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思索。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孤独感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身处山中,虽然环境宁静,但也感到孤独,渴望友谊的陪伴。
诗歌鉴赏:
《山中奉寄通判杨宗博二首 其一》是一首富有情感的山中诗作。诗人在山中独处,身体多病,孤独感油然而生。诗的开头以“多病山中客”引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内心的状态,增添了诗的厚重感。接下来的“无人傍酒樽”则展现了诗人在这种孤独中所感受到的凄凉。这里的“酒樽”暗示着诗人渴望的陪伴和欢乐,但现实却是他独自一人,无法分享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与猿分橡子,为鹿长禾孙”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虽然身边没有人,但他与自然生物之间的互动让他感到了一丝慰藉。这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也显露出他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
最后两句“忽怀杨司马,烟霭隔重阍”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直白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杨宗博作为诗人的好友,意味着诗人在孤独中仍然向往人际关系的温暖。烟霭的描绘,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对友人的怀念,展示了宋代诗人的独特风格与内心的细腻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病山中客:身体多病的诗人身处山中,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状态。
- 无人傍酒樽:身边没有人陪伴,无法共享饮酒的乐趣,增强了孤独感。
- 与猿分橡子:与猿猴分享橡子,显示出诗人与自然的亲近。
- 为鹿长禾孙: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诗人对生命的关心与期盼。
- 白昼云归屋:白天的云彩归回屋顶,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状态。
- 黄昏雨打门:黄昏时雨水敲打门扉,带来一种萧瑟的氛围。
- 忽怀杨司马:突然想起朋友杨宗博,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烟霭隔重阍:烟雾缭绕,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加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与猿分橡子”,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拟人:如“黄昏雨打门”,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称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中:象征隐居生活,反映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猿:代表自由与野性,同时反映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禾孙: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烟霭:表现出朦胧的距离感,象征人际关系的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杨司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杨贵妃
B. 杨宗博
C. 杨白劳
D. 杨万里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病痛的怨恨 -
“多病山中客”中“山中客”指代什么?
A. 旅人
B. 隐士
C. 渔夫
D. 学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孤独和对友谊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岳珂的《山中奉寄通判杨宗博二首 其一》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自然的美好,但岳珂更强调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则更多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两者风格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岳珂《山中奉寄通判杨宗博二首》相关评论与解析。
- 诗词鉴赏类书籍,如《唐诗三百首》及《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