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谬作数种并总所奏藁遗参赞高紫微闻以阅》

时间: 2025-01-26 23:30:33

夜半军书尚帛铃,想应欹枕梦难成。

新凉颇复欺长夏,旧事何妨阅短檠。

人说文衡真有托,公於诗卷若为评。

复襄遗迹今如许,试考当时六万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半军书尚帛铃,想应欹枕梦难成。
新凉颇复欺长夏,旧事何妨阅短檠。
人说文衡真有托,公於诗卷若为评。
复襄遗迹今如许,试考当时六万兵。

白话文翻译:

在夜深人静时,军书的铃声依然回响,不禁想起自己在枕头上侧卧,梦境难以成真。新来的凉意很快就欺骗了炎热的夏季,旧日的事情何妨在短短的烛光下再度回顾。人们说文衡(指汉代的文学评论家)确实有托孤之愿,那公正的评判在诗卷中又该如何呢?复襄(指复襄之役)的遗迹如今依然存在,试想当年是怎样的六万大军。

注释:

  • 夜半:指深夜时分。
  • 军书:军事文书,通常指战斗或调动的相关文件。
  • 帛铃:古代用于通信的信件,常用丝绸包裹,铃声象征着消息的传递。
  • 欹枕:侧卧,形容睡姿。
  • 新凉:指秋季带来的凉爽气息。
  • 长夏:形容炎热的夏天。
  • 短檠:指短小的蜡烛,形容烛光微弱。
  • 文衡:指文学评论的标准或权威。
  • 复襄:指复襄之役,历史上重要的战役。
  • 六万兵:指当时参与战役的兵员数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岳珂(生卒年不详),字元甫,号临川,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尤其以律诗闻名。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风格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战争频繁。作者通过回顾历史事件,表达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叙述个人在夜深时分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通过军书与梦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焦虑,尽管夜色深沉,心中却仍有许多不安的念头。在新凉的季节里,作者感受到的不仅是气候的变化,还有对往昔的怀念。短檠的烛光象征着微弱的希望,暗示着对历史的回顾并非无用,反而能为当下提供启示。

中间部分提到的“文衡”与诗卷的评判,反映了对文学批评标准的关注,提醒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应保持公正与真实。最后提到的“复襄遗迹”,则通过历史的沉淀,强调了在战斗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呼唤人们对历史的重视。

整首诗在意境上由静转动,由内心的思索延伸到历史的宽广,展现出作者的深邃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半军书尚帛铃:夜深时军中的书信仍在传递,暗示战事未息。
  2. 想应欹枕梦难成:在这样的环境下,侧卧难以入眠,梦境难以实现。
  3. 新凉颇复欺长夏:秋凉的到来让人回忆夏季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
  4. 旧事何妨阅短檠:旧日的事情在微弱的烛光下再读,值得回味。
  5. 人说文衡真有托:有人说文学评论家有遗愿,反映对文人的重视。
  6. 公於诗卷若为评:评判诗卷的公正性,提示文学创作的责任。
  7. 复襄遗迹今如许:提及历史遗迹,强调对历史的追溯。
  8. 试考当时六万兵:反思当年战斗的规模与意义。

修辞手法

  • 对比:新凉与长夏的对比,强调时光的流转。
  • 象征:短檠象征着微弱的希望与追忆的力量。
  • 反问:通过反问激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强调在动荡的时代,文学与历史的价值与意义。诗人通过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的结合,引导读者反思当下,珍视过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军书:象征战争与动乱的历史。
  • :反映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 新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
  • 短檠:象征微小的希望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军书”指的是什么?

    • A. 军事文书
    • B. 诗歌作品
    • C. 书信往来
  2. “新凉颇复欺长夏”中的“欺”字在这里表示什么?

    • A. 欺骗
    • B. 影响
    • C. 强调
  3. 诗中提到的“复襄遗迹”是指什么?

    • A. 诗人的故居
    • B. 历史的战场遗迹
    • C. 文学作品的遗留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岳珂与杜甫的诗作都以历史为背景,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但岳珂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多从社会层面进行批判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岳珂的生平与作品分析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