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风经雁汊宿荻港是日舟行四百里三首》

时间: 2025-01-26 23:47:43

瞬息四百里,经行三十年。

此时真缩地,当日信梯天。

岸过人回首,山浮浪驾肩。

望尘何足羡,御寇正泠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便风经雁汊宿荻港是日舟行四百里三首
岳珂 〔宋代〕

瞬息四百里,经行三十年。
此时真缩地,当日信梯天。
岸过人回首,山浮浪驾肩。
望尘何足羡,御寇正泠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舟行四百里时的感受。他感叹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缩短,仿佛只需一瞬便可行遍四百里。过去的三十年似乎在此刻变得短暂而无足轻重。诗人回望岸边,看到人们的身影在回首,山峰似在浪涛中浮动,给人一种动感的印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释然与不羡慕,内心却是面对外敌的冷静与坚毅。

注释:

  • 瞬息:一瞬间。
  • 经行:旅行,行走。
  • 缩地:形容空间变得很小,行程缩短。
  • 信梯天:指与天相连的信物,可能隐喻人与天的沟通。
  • 望尘:形容追逐尘土,意为羡慕他人的成就。
  • 御寇:抵御敌人,这里可理解为面对外敌的冷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生卒年不详),字子韬,号静庵,宋代诗人,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行旅中的见闻为题材,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舟行时,正值其人生的某个阶段,可能是在思考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旅行和时光的思考。诗的开头以“瞬息四百里”引入,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压缩。接着,诗人用“三十年”来对比现实与过去,突出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对于岸边人们的回首,诗人不仅描述了景象,更传达了对过往的思考与感慨。最后一句“御寇正泠然”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面对外敌时的冷静与理智,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不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瞬息四百里:时间在这里是相对的,突出行舟的迅速。
  2. 经行三十年:对比出,三十年的经历在这一瞬间显得微不足道。
  3. 此时真缩地: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被重新定义,仿佛一切都在瞬间完成。
  4. 岸过人回首:描绘岸边人们的身影,带出诗人对过往的反思。
  5. 山浮浪驾肩:用“浮浪”形容山的状态,增加了动态感。
  6. 望尘何足羡:表达了诗人对他人成功的淡然态度。
  7. 御寇正泠然:面对外敌的冷静,显示了诗人的坚定与勇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此时真缩地”比喻时间与空间的缩短。
  • 拟人:山浮浪驾肩,赋予山灵动的性格。
  • 对仗:整个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空间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感悟。诗人以旅行的视角,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对外部世界的冷静态度,展现了一种超脱与坚韧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行:代表旅程和探索的象征。
  • 岸边:象征着人们的生活与回忆。
  • :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人生的高峰。
  • :代表世俗的成就与羡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瞬息四百里”中“瞬息”指的是什么?

    • A. 一瞬间
    • B. 长时间
    • C. 逐渐
  2. 诗中“岸过人回首”是指什么?

    • A. 人们在岸边走
    • B. 人们对过去的回忆
    • C. 人们在回家
  3. “望尘何足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羡慕他人
    • B. 对世俗的释然
    • C. 对人生的失望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岳珂更注重内心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