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一百首》

时间: 2025-04-28 07:59:58

把麻宣读趁朝参,百辟争传两相衔。

便觉太平元有象,肯教梦卜羡商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把麻宣读趁朝参,百辟争传两相衔。便觉太平元有象,肯教梦卜羡商岩。

白话文翻译:

在朝会上宣读《麻》经,百官争相传阅互相讨论。仿佛感受到太平盛世的气象,怎能不让人羡慕那梦中的商代遗迹呢?

注释:

  • :指《麻经》,古代经典之一,可能与农田管理或阴阳五行相关。
  • 朝参:在朝廷上参会,指的是官员在朝堂上讨论政事。
  • 百辟:百官,指的是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 争传:争相传阅,形容官员们对该经的重视。
  • 太平元有象:意为太平盛世的征兆已经显现。
  • 梦卜羡商岩:梦中卜卦,羡慕商代的山岩,可能指对商代辉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诗人,字宗道,号孝白。他的诗风多以清新、明快见长,常关注社会政治,作品多描绘平民生活,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相对安定。诗人通过描绘朝廷中的政治气候,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以及对历史辉煌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朝廷上对《麻经》的讨论,展现了当时政治生活的繁荣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中,诗人以“把麻宣读趁朝参”开篇,设定了一个官场的场景,体现了学术和政治的紧密结合。在“百辟争传两相衔”一句中,强调了官员们对经典的重视,良好的政治氛围让他们愿意共同探讨治国之道。

接下来的“便觉太平元有象”,则是对国家安定和谐的期待,仿佛看到了太平盛世的模样。这种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商代的羡慕相结合,形成了诗人心中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最后一句“肯教梦卜羡商岩”,通过梦境和卜卦的意象,传达出对历史辉煌的追思,显示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把麻宣读趁朝参:在朝会上宣读《麻经》,表明官员们重视经典,注重政务学习。
  2. 百辟争传两相衔:百官争相传阅,体现了政治生活的活力和对经典的重视。
  3. 便觉太平元有象:感受到太平盛世的预兆,反映出对国家安宁的向往。
  4. 肯教梦卜羡商岩:表达了对商代辉煌历史的羡慕,梦境中似乎也在进行卜卦,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百辟争传”“两相衔”,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朝参”和“梦卜”,构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以及对历史辉煌的追忆,体现了作者对政治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麻经》:象征着治国理政的智慧。
  • 朝廷:代表权力和政治的中心。
  • 太平:象征着安宁和繁荣的社会状态。
  • 商岩:指代历史上辉煌的商代,象征理想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麻经》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农田管理
    • B. 治国理政的智慧
    • C. 诗歌创作
  2. “便觉太平元有象”中“太平”指的是什么?

    • A. 动荡不安
    • B. 安宁繁荣
    • C. 历史的回忆
  3. 诗中提到的“商岩”象征了什么?

    • A. 贫穷
    • B. 对历史的向往
    • C. 现代社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表现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但岳珂更侧重于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而杜甫则强调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