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翠漪堂》

时间: 2025-04-29 01:23:11

湖山碧溶溶,寒漪四望通。

龟鱼游浩渺,凫鹜下虚空。

爽气吟窗外,清光钓艇中。

一襟时自快,多谢北轩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翠漪堂 文同 〔宋代〕 湖山碧溶溶,寒漪四望通。 龟鱼游浩渺,凫鹜下虚空。 爽气吟窗外,清光钓艇中。 一襟时自快,多谢北轩风。

白话文翻译:

湖山碧绿一片,水波荡漾,四周景色一览无余。 龟鱼在广阔的水面上游动,野鸭从空中降落。 窗外吹来清爽的空气,船中映照着清澈的光线。 心情舒畅,感谢北轩吹来的风。

注释:

  • 碧溶溶:形容湖水碧绿且广阔。
  • 寒漪:清凉的水波。
  • 浩渺:广阔无边。
  • 凫鹜:野鸭。
  • 爽气:清爽的空气。
  • 清光:清澈的光线。
  • 一襟:指心情。
  • 北轩风:从北面窗户吹来的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字与可,号石湖,宋代文学家、画家。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表现景物的神韵。此诗描绘夏日湖边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愉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同在湖边翠漪堂避暑时,通过描绘湖山、水波、动物和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夏日清凉和自然美景的喜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湖边的宁静景色。首联“湖山碧溶溶,寒漪四望通”描绘了湖水的碧绿和广阔,以及水波的清凉,给人以视觉和触觉上的愉悦。颔联“龟鱼游浩渺,凫鹜下虚空”通过动态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颈联“爽气吟窗外,清光钓艇中”则通过感受和视觉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体验和内心的宁静愉悦。尾联“一襟时自快,多谢北轩风”以感谢北风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碧溶溶”和“寒漪”描绘了湖水的颜色和质感,以及水波的清凉,营造出宁静而广阔的湖景。
  • 颔联:用“浩渺”形容水面的广阔,通过“游”和“下”的动态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颈联:通过“爽气”和“清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体验和内心的宁静愉悦。
  • 尾联:以感谢北风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舒畅和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碧溶溶”比喻湖水碧绿且广阔。
  • 拟人:“凫鹜下虚空”赋予野鸭以从空中降落的动态。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如“湖山碧溶溶,寒漪四望通”等,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夏日湖边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愉悦,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碧绿的湖水和周围的山景,象征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 寒漪:清凉的水波,给人以触觉上的愉悦。
  • 龟鱼:在广阔水面上游动的动物,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凫鹜:从空中降落的野鸭,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爽气:清爽的空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体验。
  • 清光:清澈的光线,映照在船中,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溶溶”形容的是什么? A. 湖水 B. 山景 C. 天空 D. 草地
  2. “凫鹜下虚空”中的“凫鹜”指的是什么? A. 野鸭 B. 鱼 C. 鸟 D. 蝴蝶
  3.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激之情? A. 北风 B. 阳光 C. 湖水 D. 山景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作者在密州出猎时的壮丽景色和豪迈情怀。
  • 杨万里《小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池边的静谧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夏日翠漪堂》与杨万里的《小池》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广阔湖景的描绘,而杨万里的诗则更注重对小景物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