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27 03:37: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烘日帘栊,锁苔庭院。
东风青入垂杨眼。
恹恹睡起不开门,
昼长犹怯余寒酽。
镜掩孤颦,炉消残篆。
思量总是闲恩怨。
断肠春梦觉来时,
定巢新有归飞燕。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阳光将窗帘烘烤得暖和,庭院里锁住了青苔。
东风轻拂,仿佛在垂杨的眼中点缀了春色。
我懒懒地从梦中醒来,却不愿意开门,
白昼漫长,心中仍感到余寒的沉重。
镜子掩映着我微微的愁眉,炉火渐渐熄灭了香篆的余味。
思虑之间,终究还是那无尽的恩怨。
梦中断肠的春景醒来时,
却发现燕子已归来,巢中定有新生命。
注释
字词注释
- 烘日:阳光烘烤。
- 帘栊:窗帘与窗户。
- 锁苔:锁住庭院内的青苔,暗示静谧与封闭。
- 恹恹:形容懒散、无力。
- 怯:害怕、畏惧。
- 余寒酽:指春天的寒气仍然存在。
- 孤颦:孤独的愁眉。
- 残篆:残留的香气。
- 断肠春梦:梦中令人心痛的春景。
- 归飞燕:归来的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 “归飞燕”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与新生,燕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代表着希望与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思亮,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初年。他的诗作多受传统文化熏陶,风格清新而感性,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细腻观察。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季,正值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之时,然而诗人却感受到春寒未尽,内心充满了思念与惆怅,反映了他对往昔恩怨的思索与对春天新生的期待。
诗歌鉴赏
《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冲突。开篇的“烘日帘栊,锁苔庭院”,以生动的意象捕捉了阳光穿透窗帘的温暖与庭院内静谧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春日的懒散与怅惘。接下来的“东风青入垂杨眼”,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得东风与垂杨形成互动,生动地展现出春风拂面的温柔。
“恹恹睡起不开门,昼长犹怯余寒酽”,诗人用“恹恹”一词传达了内心的无奈与懒散,尽管已是春日,但心中仍存寒意,表明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的缅怀。在“镜掩孤颦,炉消残篆”中,诗人通过镜子与炉火的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与愁思。
最后,诗句“断肠春梦觉来时,定巢新有归飞燕”以燕子归来的意象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暗示诗人虽感伤于往事,但也对未来充满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个人情感的纠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烘日帘栊,锁苔庭院:描绘一个温暖的春日,窗帘在阳光下暖烘烘,庭院里的青苔显得宁静。
- 东风青入垂杨眼:春风轻拂,春色映入垂杨的枝叶中,象征生机。
- 恹恹睡起不开门:睡意未消,不愿意开门,显示懒散与惆怅。
- 昼长犹怯余寒酽:白昼漫长,但心中仍有寒意,表露出内心的不安。
- 镜掩孤颦,炉消残篆:镜子映出愁眉,炉火熄灭,暗示孤独的状态。
- 思量总是闲恩怨:思绪中充满了无尽的恩怨,表达对往事的反思。
- 断肠春梦觉来时:梦中情景令人心痛,醒来时却是春天的真实。
- 定巢新有归飞燕:燕子归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例如,春风与垂杨的互动显示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过往情感的思索,表现了在生机盎然的春日中,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光:象征温暖与希望。
- 青苔:象征静谧与封闭的状态。
- 东风:象征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 孤颦:象征内心的愁苦与孤独。
- 归飞燕:象征新生与希望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烘日”的意思是? A. 太阳
B. 暖烘
C. 清凉
D. 风 -
“定巢新有归飞燕”中的“归飞燕”象征着什么? A. 冬天
B. 过往
C. 新生
D. 离别 -
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期待与惆怅
C. 生气
D. 无聊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情感。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春日的美景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袁思亮的《踏莎行》与李煜的《虞美人》都表现了对春天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纠葛,但袁思亮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孤独,李煜则多表达对失去的感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词选读》:对古诗词的经典作品进行分析与解读。
- 《诗词鉴赏指南》:提供诗词鉴赏的技巧与方法。
- 《近现代诗人研究》:对近现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