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兴元府园亭杂咏·绿景亭 文同 〔宋代〕 竹间有幽亭,所宜惟暑饮。层阴隔炎日,四坐障绿锦。过午不可留,单絺觉微凛。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间有一个幽静的亭子,最适合在夏天来这里饮茶。层层竹荫隔绝了炎热的阳光,四周仿佛被绿色的锦缎所遮挡。到了午后,这里也不宜久留,穿着单薄的衣裳会感到微微的凉意。
注释:
- 兴元府:古代地名,今陕西汉中一带。
- 绿景亭:亭子的名称,因周围环境绿意盎然而得名。
- 暑饮:夏天饮茶或饮料。
- 层阴:层层竹荫。
- 炎日:炎热的阳光。
- 四坐:四周的座位。
- 障:遮挡。
- 绿锦:比喻绿色的竹林。
- 单絺:单薄的衣物。
- 微凛:微微的凉意。
诗词背景: 文同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这首诗描绘了兴元府园亭中的绿景亭,表达了夏日避暑的惬意感受。诗中通过对竹林、亭子的描写,展现了夏日清凉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闲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日竹林中的幽静亭子,通过“层阴隔炎日”和“四坐障绿锦”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竹林为人们带来的清凉和遮蔽。诗的最后一句“过午不可留,单絺觉微凛”则巧妙地点出了夏日午后气温的变化,以及人们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也要注意适时增添衣物,以防微凉。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流畅,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观察。
诗词解析:
- 首句“竹间有幽亭”直接点明了诗的场景,竹林间的幽静亭子,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 “所宜惟暑饮”说明了亭子的主要用途,即夏日饮茶避暑。
- “层阴隔炎日”和“四坐障绿锦”运用了对仗和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竹林为亭子带来的阴凉和遮蔽。
- 最后一句“过午不可留,单絺觉微凛”则通过具体的感受,传达了夏日午后气温的变化,以及人们在享受清凉时的小心翼翼。
修辞手法:
- 比喻:“四坐障绿锦”中,将竹林比喻为绿色的锦缎,形象生动。
- 对仗:“层阴隔炎日”与“四坐障绿锦”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夏日避暑的惬意生活,通过对竹林和亭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闲态度。
意象分析:
- 竹林:象征着清凉和幽静,为夏日避暑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 亭子:作为避暑的场所,与竹林共同构成了诗中的主要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亭子位于哪里? A. 竹林间 B. 花园中 C. 山脚下 D. 湖边 答案:A
-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单絺觉微凛”是什么意思? A. 感到非常冷 B. 感到微微的凉意 C. 感到温暖 D. 感到炎热 答案:B
-
诗中的“层阴隔炎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阳光直射 B. 竹林的阴凉 C. 炎热的天气 D. 寒冷的气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描绘了竹林中的幽静景象,可以与文同的这首诗进行对比阅读。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竹里馆》与文同的《兴元府园亭杂咏·绿景亭》都描绘了竹林中的幽静,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而文同的诗则更侧重于夏日避暑的实际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王维诗集》:收录了王维的《竹里馆》,可以与文同的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