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孙太古辟支迦佛 文同 〔宋代〕 调御出火起正念,萨埵捧香生信心。二士之意在笔外,彼太古者何情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调御出火,象征着正念的点燃;萨埵捧香,代表着信心的产生。两位士人的意境超越了笔墨,那位太古之人情感何其深沉。
注释: 字词注释:
- 调御:调整控制,此处指修行者控制自己的心念。
- 正念:佛教术语,指正确的思维和意识。
- 萨埵:佛教中的菩萨,此处指修行者。
- 二士:指两位修行者或士人。
- 太古:远古时代,此处指深远的意境或情感。
典故解析:
- 调御出火:可能暗指佛教中的“火宅喻”,比喻众生在烦恼中,需要正念如火来照亮解脱之路。
- 萨埵捧香:可能源自佛教故事,如《法华经》中的萨埵王子舍身饲虎,象征着修行者的奉献和信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其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成就。此诗可能创作于其晚年,表达了对佛教修行深意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文同对佛教经典有所研读后,结合自身修行体验,对佛教修行者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刻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调御出火”和“萨埵捧香”两个意象,描绘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心境变化。首句“调御出火起正念”,以火喻正念,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修行者通过调整心念,点燃内心的正念之火。次句“萨埵捧香生信心”,则通过萨埵捧香的场景,象征修行者因修行而产生的坚定信心。后两句“二士之意在笔外,彼太古者何情深”,则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深远意境的赞叹,认为这种意境超越了笔墨所能表达的范畴,体现了修行者情感的深沉和超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调御出火起正念”,通过“调御”和“出火”两个动作,描绘了修行者控制心念,点燃正念的过程。
- 次句“萨埵捧香生信心”,以“萨埵捧香”为场景,象征修行者因修行而产生的坚定信心。
- 后两句“二士之意在笔外,彼太古者何情深”,则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深远意境的赞叹,认为这种意境超越了笔墨所能表达的范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调御出火”中的“火”比喻正念。
- 象征:如“萨埵捧香”象征修行者的信心。
- 对仗:诗中“调御出火”与“萨埵捧香”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修行者的修行过程,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正念和信心,以及修行者情感的深沉和超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调御出火:火象征正念,调御象征修行者控制心念。
- 萨埵捧香:香象征信心,萨埵象征修行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调御出火”中的“火”象征什么? A. 正念 B. 烦恼 C. 热情 D. 光明
-
诗中“萨埵捧香”象征什么? A. 修行者的奉献 B. 修行者的信心 C. 修行者的智慧 D. 修行者的清净
-
诗中“二士之意在笔外”表达了什么? A. 修行者的意境超越了笔墨 B. 修行者的意境浅显易懂 C. 修行者的意境难以表达 D. 修行者的意境平凡无奇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文同此诗与王维的山水诗相比,文同更注重表达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而王维则更多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佛教文化辞典》:提供了佛教术语和典故的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