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初到筠即於酒务庭中种竹四丛杉二本及今三》
时间: 2025-01-27 04:31: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种竹成丛杉出檐,三年慰我病厌厌。
剪除乱叶风初好,封植孤根笋自添。
高节不知尘土辱,坚姿试待雪霜沾。
属君留取障斜日,仍记当年此滞淹。
白话文翻译:
我在庭院中种下了四丛竹子和两棵杉树,三年来它们为我带来了些许慰藉,驱走了我的病痛与烦恼。初春的微风吹来,我剪去了杂乱的枝叶,孤独的根茎也在悄然生长。竹子高洁,不屑于世俗的污辱,挺拔的姿态在等待着风霜的考验。请你留意这树荫,挡住斜阳的照射,依然记得我当年在此滞留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丛:指成片的样子。
- 厌厌:形容心中厌倦或病痛的状态。
- 剪除:修剪、削减。
- 孤根:孤独的根茎。
- 高节:高洁的品格。
- 尘土辱:指世俗的污辱。
- 属君:恳请你。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高节不知尘土辱”可理解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类似于古人所崇尚的竹子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苏辙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三人合称“三苏”。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以诗词和散文见长,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诗作于苏辙初到筠(竹)地,寓意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感悟。种竹和杉树的行为不仅是生活的乐趣,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种竹和杉树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开头两句以种植竹子与杉树为线索,展现出一种平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庭院景象。诗人通过“种竹成丛杉出檐”,描绘出竹子与杉树的生长状态,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春风拂面时剪除杂乱叶子的情景,显示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这里,竹子的“高节”象征着诗人高尚的情操,尽管生活中难免遭遇“尘土辱”,他仍然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的品格。最后,诗人以“属君留取障斜日”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希望友人能在此时此刻,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追求高尚品德的决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竹成丛杉出檐:描绘了庭院中竹子成丛、杉树出檐的自然景象,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 三年慰我病厌厌:三年来,竹子和杉树为诗人提供了心灵上的慰藉,驱散了他的病痛和厌倦。
- 剪除乱叶风初好:春风初至,诗人开始修剪杂乱的枝叶,体现了对生活的重新整理。
- 封植孤根笋自添:孤独的根茎在不断生长,象征着内心的坚韧与生命的延续。
- 高节不知尘土辱:竹子的高洁不屑于世俗的污辱,体现了诗人的高尚追求。
- 坚姿试待雪霜沾:竹子坚定的姿态在等待严寒的考验,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 属君留取障斜日:希望友人能在这里停留,享受这片阴凉。
- 仍记当年此滞淹:回忆当年在此地的时光,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与象征: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杉树象征着坚韧的生命力。
- 对仗:如“高节不知尘土辱,坚姿试待雪霜沾”体现了对称美。
- 细腻的描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内心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体现了他在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坚韧与清雅。
- 杉:象征坚韧、挺拔与不屈。
- 风: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 雪霜:象征考验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高节”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高洁品格
B. 生活的富裕
C. 友人的忠诚
D. 自然的变化 -
诗中提到的“孤根”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生命的坚韧
C. 自然的力量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竹里馆》
- 王维《竹里馆》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杜甫的《竹里馆》同样描绘了竹子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归隐的思想,与苏辙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杜甫更多强调的是人生的无奈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相关古诗词研究文献
- 苏辙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