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咏莲蓬》
时间: 2025-01-27 04:12: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齐天乐·咏莲蓬》
作者:黄之隽 〔清代〕
风清露冷无人处,枝枝素波扶起。
羽盏斜擎,蜂窠侧挂,拗入采莲艇子。
凉生粉袂。是细掐轻挑,最宜纤指。
颗颗匀圆,翠盘浑嵌一痕水。
当时红艳谢了,碧筒刚折,取犹带香氧。
多少空房,沉吟漫擘,惹动愁蛾情事。
阿谁相戏。道略似人形,绿衣黄里。
洗砚池边,好将墨绣洗。
白话文翻译
在风清露冷的无人之地,莲枝轻轻摇曳。
如羽扇般斜斜托起,蜂巢似的悬挂着,
悄悄划入采莲的小船。
凉意袭来,轻薄的衣袂轻轻拂动,最适合纤细的手指。
颗颗莲蓬匀称圆润,翠绿的盘子中镶嵌着一圈水痕。
当时的红艳已经凋谢,碧绿色的莲蓬刚刚折下,
却依然带着香气。
多少空房间,沉吟着漫长的思索,
引发了无限的愁绪。
谁在相戏?道是略似人形,身穿绿衣,脸上带着黄色。
在洗砚池旁,希望能把墨迹洗净。
注释
- 风清露冷:形容环境清新,露水凝结,寒意袭人。
- 素波:洁白的波纹,形容莲叶的美丽。
- 羽盏:形象地比喻莲蓬,像羽扇一样轻盈。
- 凉生粉袂:凉意袭来,使得轻薄的衣袂轻轻飘动。
- 翠盘浑嵌:翠绿色的盘子,形容莲蓬的形态。
- 香氧:香气,指莲蓬的清香。
- 愁蛾情事:用“愁蛾”比喻忧愁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之隽,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语言清丽,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借助莲蓬这一意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齐天乐·咏莲蓬》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莲蓬的美丽与清香,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描绘的环境清新宁静,风清露冷,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诗人通过“枝枝素波”与“羽盏斜擎”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莲蓬在水面上的摇曳状态,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的清凉。
“颗颗匀圆,翠盘浑嵌一痕水”一句,形象地描绘出莲蓬的形态,细腻的视觉效果让读者感受到莲蓬的鲜活与美丽。而“当时红艳谢了,碧筒刚折”则透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红艳的花朵已然凋谢,留下的是刚刚折下的碧筒,带着依稀的香气,令人唏嘘。
整首词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渗透着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流逝时光的感伤。通过对莲蓬的咏叹,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折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使这首词在清丽中透出一丝忧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清露冷无人处:描绘了一个宁静幽静的环境,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枝枝素波扶起:莲枝轻轻摇摆,像是水面上清澈的波纹。
- 羽盏斜擎:莲蓬像羽扇一样轻盈地托起,生动形象地比喻了莲蓬的状态。
- 蜂窠侧挂:莲蓬似蜂巢般悬挂,增加了一种自然的生趣。
- 凉生粉袂:冷意袭来,使得轻薄的衣袂轻轻摇动,体现了自然的舒适。
- 颗颗匀圆,翠盘浑嵌一痕水:细腻地描绘出莲蓬的美丽,和水面上留有的痕迹。
- 当时红艳谢了:对比已经凋谢的花朵,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多少空房,沉吟漫擘:空房间中,沉思着,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阿谁相戏:暗示对人情世故的感慨,表达出一种无奈。
- 洗砚池边,好将墨绣洗:在洗砚池旁,寄托了对过去的清理与洗尽铅华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羽盏”比喻莲蓬,生动形象。
- 拟人:如“阿谁相戏”,让事物具有人情味。
- 对仗:整首词在字句的对仗上十分工整,增加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莲蓬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流逝时光的惋惜,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蓬:象征着美好与纯洁,因而在诗中成为思考的核心。
- 水:象征着柔软与流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清风与露水:象征着自然的清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词中“羽盏”比喻什么? A. 羽毛
B. 莲蓬
C. 轻纱
D. 伞 -
诗中提到的“当时红艳谢了”指的是什么? A. 莲蓬
B. 花朵
C. 叶子
D. 水面 -
“多少空房,沉吟漫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厌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同样以自然为主题的词作,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而黄之隽的《齐天乐·咏莲蓬》则通过莲蓬的美丽和清香来寄托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表现出的情感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