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眼镜》
时间: 2025-01-27 03:54: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齐天乐 眼镜
作者: 杨抡 〔清代〕
现前便是光明藏,依然那时年少。
有影双圆,无花并蒂,阁住鬓丝轻巧。
纤翳净扫。怪隔一层云,转增分晓。
幸未深深,比量依约近寅卯。
当年曾见古道。静观还自得,和月幽抱。
青白徒翻,妍媸莫辨,短处偏逢嘲笑。
今番了了。恍世界琉璃,顿消烦恼。
解识连环,镜中人更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眼前美好事物的感悟。诗中提到“光明藏”,暗指年轻时的朝气和活力。紧接着通过“影双圆”和“无花并蒂”的意象,描绘出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状态。再到“阁住鬓丝轻巧”,显示出生活中的细腻与轻盈。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感叹生活中被云雾遮挡的真相,然而这种遮挡反而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诗中提到的“古道”与“和月幽抱”,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智慧的结合。最后,通过“世界琉璃”表现出对生活中烦恼的超脱,以及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注释
- 光明藏:指明亮的事物被隐藏,暗示年轻时的生机与潜力。
- 双圆:形容眼镜的形状,象征视野的清晰。
- 阁住鬓丝轻巧:形容轻盈的发丝,暗示生活的轻松与优雅。
- 青白徒翻:指景色的变化,传达出对自然美的感慨。
- 镜中人:象征自我认识与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抡,清代诗人,生平事迹鲜为人知,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深情描写,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齐天乐 眼镜》写于清代,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齐天乐 眼镜》以眼镜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多重理解。诗人在开篇提到“光明藏”,可以看出他对光明的渴望和对年轻时光的怀念。接着通过描绘眼镜的双圆形状,形象地表现出视野的清晰与生活的美好。在随后的描写中,诗人将细腻的生活体验与自然美相结合,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尤其是“静观还自得,和月幽抱”,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统一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还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面对生活的挑战与烦恼,诗人选择以“镜中人更好”的态度,来反观自我,超越现实的困扰。在诗的最后,诗人通过“恍世界琉璃”的意象,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仿佛一切烦恼都在这清澈的镜中得以消解。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眼镜的美感,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升华,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现前便是光明藏:眼前的光明被隐藏,暗示着潜在的美好与希望。
- 依然那时年少:回忆起年轻时的朝气与活力。
- 有影双圆,无花并蒂:眼镜的形状,象征着清晰的视野和生活的美好。
- 阁住鬓丝轻巧:生活中的细腻之美,显示出一种优雅。
- 纤翳净扫:轻薄的遮挡被清除,展现出真相。
- 怪隔一层云,转增分晓:虽然有障碍,但却让人看得更清楚。
- 幸未深深,比量依约近寅卯:生活虽然有波折,但依旧向前。
- 当年曾见古道:回忆过去的智慧与宁静。
- 静观还自得,和月幽抱: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 青白徒翻:自然变化的美好,令人陶醉。
- 妍媸莫辨,短处偏逢嘲笑:美与丑的界限模糊,生活中的偏见。
- 今番了了:经历后获得的领悟。
- 恍世界琉璃,顿消烦恼:如同琉璃般的世界,烦恼随之消散。
- 解识连环,镜中人更好:通过反思自我,发现更美好的自己。
修辞手法
- 比喻:“世界琉璃”比喻生活的透明与美好。
- 拟人:“静观还自得”赋予观景以情感,体现诗人内心的安宁。
- 对仗:如“妍媸莫辨,短处偏逢嘲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眼镜”这一意象,探讨了自我反思与生活的领悟。诗人通过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思考,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调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与自我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光明:象征希望与活力。
- 双圆眼镜:代表清晰的视野和对自我的认知。
- 古道:象征过去的智慧与宁静。
- 琉璃:象征生活的美好与透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光明藏”指的是什么?
- A. 隐藏的智慧
- B. 年轻时的活力
- C. 对未来的渴望
- D. 清晰的视野
-
诗中提到的“镜中人”象征着?
- A. 自我反思
- B. 过去的自己
- C. 生活的烦恼
- D. 未来的希望
-
“静观还自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焦虑
- B. 平静与满足
- C. 疲惫
- D. 迷茫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齐天乐 眼镜》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但《登高》更多地体现在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齐天乐 眼镜》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生活细节的欣赏和自我反思的过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