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浙东留题桂郡林亭》

时间: 2025-01-26 00:45:19

紫泥远自金銮降,朱旆翻驰镜水头。

陶令风光偏畏夜,

子牟衰鬓暗惊秋。

西邻月色何时见,南国春光岂再游。

莫遣艳歌催客醉,不堪回首翠蛾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除浙东留题桂郡林亭
紫泥远自金銮降,
朱旆翻驰镜水头。
陶令风光偏畏夜,
子牟衰鬓暗惊秋。
西邻月色何时见,
南国春光岂再游。
莫遣艳歌催客醉,
不堪回首翠蛾愁。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紫色泥土的香气从金銮殿飘来,红色的旗帜在湖面上随风翻飞。陶渊明的风光让我在夜晚感到畏惧,子牟(指阮籍)的白发让我在秋天感到惊慌。西边的月色何时能再见?南国的春光又怎么能再游览?不要让那些艳丽的歌曲催促我醉酒,我无法忍受回首时翠蛾的愁苦。

注释

  • 紫泥:指紫色的泥土,古时用以制作香料。
  • 金銮:指皇宫或帝王的象征。
  • 朱旆:红色的旗帜,这里形容豪华的场面。
  • 陶令: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常以田园风光自况。
  • 子牟:指阮籍,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常以忧愁著称。
  • 翠蛾:指眉毛,古代美人的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晦,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思考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了个人经历与自然景色,展现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浙东的一处林亭留下的题咏,表达了诗人对北方故乡的思念和对南方美景的感慨。诗人可能在此时正值人生的某个低谷,因而对过往的回忆充满了愁苦与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以“紫泥远自金銮降,朱旆翻驰镜水头”引入,描绘了一幅华美的场景,但随即转入个人的情感世界。“陶令风光偏畏夜,子牟衰鬓暗惊秋”表现了诗人对陶渊明恬淡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无奈与忧愁。

后半部分则更为沉重,诗人对月色和春光的追问,既是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也是对失去的感慨。“莫遣艳歌催客醉,不堪回首翠蛾愁”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无限怀念与难以释怀的愁苦。

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融为一体,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紫泥远自金銮降:紫色泥土的香气自金銮殿飘来,暗示了高贵与华丽的场景。
  2. 朱旆翻驰镜水头:红旗在水面上翻动,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3. 陶令风光偏畏夜:陶渊明的风光在夜晚显得格外孤独。
  4. 子牟衰鬓暗惊秋:阮籍的白发让人感到秋天的萧瑟与悲凉。
  5. 西邻月色何时见: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忧虑何时能再见月光。
  6. 南国春光岂再游:对南方春光的怀念,感慨再也无法游历。
  7. 莫遣艳歌催客醉:警告自己不要沉醉于美酒和歌声中。
  8. 不堪回首翠蛾愁:回忆往昔之美,却让人感到愁苦。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运用了丰富的对仗手法,如“紫泥”与“朱旆”,“陶令”与“子牟”。
  • 比喻:将月色、春光比作美好的回忆,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意象:如“翠蛾”象征着美人,也代表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刻的追忆。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流露出深沉的愁苦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泥:象征着高贵与香气,暗示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朱旆:代表盛世的繁华,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 月色: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诗人对过去美好的向往。
  • 春光:象征着青春与生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翠蛾:代表美丽的女子,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西邻月色”所表达的情感是? A. 期待
    B. 怀念
    C. 欣喜
    D. 忧伤

  3. “不堪回首翠蛾愁”中,“翠蛾”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美丽的女子
    C. 秋天的萧瑟
    D. 诗人的忧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除浙东留题桂郡林亭》与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歌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闷,而元晦的诗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