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岭》
时间: 2025-01-27 03:50: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桑岭
作者: 范成大
回肠山百盘,挥手天一握。
俯惊危栈穿,仰诧飞石落。
挽舆如挽舟,绝叫断双筷。
怪蔓缠枯槎,瘠草被幽壑。
此岂车马路,谁云强刊凿。
人言远游好,呼来试著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桑岭的险峻景色和旅行的艰辛。回肠山的盘旋曲折让人忍不住挥手想要握住天空,俯身时看到悬崖边的栈道令人惊恐,仰头时又惊讶于飞石的坠落。拉车的感觉如同在划船,声音在山谷中回响,像是断了竹筷。奇怪的是藤蔓缠绕着枯木,瘦弱的草被幽深的山谷覆盖。这哪里是车马能走的路,谁能说这是经过精心开凿的呢?人们说远游是美好的,试着走一走才知道其中的艰难。
注释:
- 回肠山:意指蜿蜒的山路,形容山势复杂。
- 危栈:指悬在空中的栈道,形容行走的危险性。
- 挽舆:拉车,形容艰难的旅途。
- 双筷:指竹筷子,形容声音的清脆。
- 幽壑:深邃的山谷,形容环境的幽暗。
- 刊凿:开凿,形容经过人工修建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梅溪,吴县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其诗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个性。
创作背景:
《桑岭》是在范成大游历桑岭时创作的,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旅行艰辛的体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旅行不仅是为了游览,更是人们了解自然与自身的一种方式。
诗歌鉴赏:
《桑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路的艰险与自然的壮丽。诗人在行旅中,既感受到自然的威严,也体会到人力的渺小和无奈。诗的开头用“回肠山百盘”形象地描绘了复杂的山路,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曲折的艰难;接着“挥手天一握”则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接下来的描写更是将危险与美丽结合,体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力与渺小。最后几句则抒发了对远游的思考,虽然美好,但艰难的路途让人无法轻言旅行。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也暗含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肠山百盘:描绘了山路的曲折,暗示旅行的艰难。
- 挥手天一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无奈。
- 俯惊危栈穿:俯视时感到栈道的危险,增强了紧迫感。
- 仰诧飞石落:仰望时感到飞石的惊险,突显自然的威力。
- 挽舆如挽舟:将拉车的辛苦比作划船,形象地表达了艰难。
- 绝叫断双筷:形容声音的清脆,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怪蔓缠枯槎:自然的奇妙,暗示生与死的交织。
- 瘠草被幽壑: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幽深与荒凉。
- 此岂车马路:质疑此路是否真为人所开凿,反映人类的渺小。
- 谁云强刊凿:反驳对这条路的赞美,强调其艰难。
- 人言远游好:提到他人的看法,反映对远游的思考。
- 呼来试著脚:呼吁他人来亲自体验旅行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拉车比作划船,增强了形象性。
- 拟人:自然景物如藤蔓、草木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旅途艰辛的无奈,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生命的不易。旅行不仅仅是肉体的移动,更是灵魂的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自然的威严与人类的渺小。
- 栈道:象征生命旅途的艰难与危险。
- 藤蔓:象征生命的纠缠与自然的力量。
- 幽壑:象征未知与神秘,暗示人生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桑岭》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范成大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挥手天一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向往
C) 愤怒
D) 悲伤 -
“怪蔓缠枯槎”中“怪蔓”所指是什么? A) 人类
B) 自然的藤蔓
C) 旅行者
D) 车马
答案:
- B) 范成大
- B) 无奈与向往
- B) 自然的藤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望岳》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桑岭》: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但《登高》更偏重于抒发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而《桑岭》则更侧重于旅行的艰辛与自然的壮丽。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