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职还家汉卿叔赐诗和韵》

时间: 2025-04-27 06:40:53

爝火畴能补大明,谩陪朝请趁晨兴。

虽叨荷橐簪缨旧,颇愧铨衡水镜澄。

夜帐归来惊怨鹤,晓窗穴处纵疾蝇。

自知浮食辜君赐,却拟扶犁换斗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罢职还家汉卿叔赐诗和韵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爝火畴能补大明,谩陪朝请趁晨兴。
虽叨荷橐簪缨旧,颇愧铨衡水镜澄。
夜帐归来惊怨鹤,晓窗穴处纵疾蝇。
自知浮食辜君赐,却拟扶犁换斗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辞职回家的心情。火光微弱,何能弥补大明的辉煌?我随意接受早朝的邀请,匆忙赶来。虽然我曾接受过崇高的官职,但心中却对那清澈的水镜感到愧疚。夜里回到帐篷,惊动了怨鹤,清晨在窗边看见了飞舞的苍蝇。我知道自己吃着浮浅的食物辜负了君王的恩赐,却又打算回去耕田换取丰收。

注释:

  • 爝火: 小火光,指微弱的光线。
  • 大明: 指明亮的光辉,这里比喻光明的前途或理想。
  • 朝请: 早朝的召见,古代官员向皇帝请安的仪式。
  • 铨衡: 指官职的评定和考核。
  • 水镜: 比喻清明的镜子,象征明理和公正。
  • 怨鹤: 可能指夜晚的孤独和失落,鹤的叫声带有怨愤。
  • 疾蝇: 指飞舞的苍蝇,象征轻浮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辞去官职,返回故乡之际。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从官场归隐的复杂心情。首联用“爝火”与“大明”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在官场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紧接着,诗人对过去的反思,虽然曾经享有荣华富贵,但却对自己未能尽心尽责感到愧疚,生动地呈现了心中那份对清明公正的向往。

夜晚的“怨鹤”与清晨的“疾蝇”同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象征着在浮华背后对内心的迷失与反思。最后,诗人面对自己的处境,虽感到辜负了君王的恩赐,却依然希望能回归田园,过上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表现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整首诗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批判,还蕴含了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展示了诗人高洁的品格与对生活的深刻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爝火畴能补大明: 小火光怎能弥补大明的光辉,表达了对官场微薄成就的失望。
  2. 谩陪朝请趁晨兴: 匆忙应邀朝见,反映了诗人对官场活动的无奈和对清晨的珍视。
  3. 虽叨荷橐簪缨旧: 尽管曾经身为官员,但心中愧疚。
  4. 颇愧铨衡水镜澄: 对于清明的官职考核感到羞愧,思考官员的责任。
  5. 夜帐归来惊怨鹤: 夜晚归来时惊扰了孤独的鹤,象征内心的孤寂。
  6. 晓窗穴处纵疾蝇: 清晨的苍蝇象征着浮躁的生活状态。
  7. 自知浮食辜君赐: 明白自己享受的生活辜负了君王的恩赐。
  8. 却拟扶犁换斗升: 希望回归田园,过上简单的农耕生活,象征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爝火”和“大明”对比,强调官场生活的微薄与理想生活的璀璨。
  • 意象: 夜帐、怨鹤、疾蝇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现了高洁的品格与对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爝火: 象征微小的希望与无力。
  • 大明: 代表理想与光辉的未来。
  • 怨鹤: 表达孤独与失落。
  • 疾蝇: 代表轻浮与浮躁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爝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微薄的希望
    B. 崇高的理想
    C. 繁华的生活

  2. 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 A. 满意
    B. 失望
    C. 忽视

  3. 诗中提到的“怨鹤”暗示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隐居田园的理想与对自然的亲近。

诗词对比:

  • 比较葛立方与陶渊明的作品,二者均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葛立方更多反映内心的挣扎与对官场的失望,而陶渊明则更加突出隐居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经典的宋代诗词选本。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诗歌解读和背景分析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