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27:53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
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
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为君剖。
(只看 一作:试看)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胢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只看一作试看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顾贞观寄给吴汉槎的,用词代替书信,写于丙辰年冬天,当时他住在京师的千佛寺,外面是冰雪覆盖的世界。诗中询问吴汉槎是否平安,即使归来,回顾一生中的种种事情,也难以承受。在漫长的旅途中,没有人能给予安慰,家中有年迈的母亲、贫困的家庭和年幼的孩子。他记不清从前一起饮酒的情景。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习惯了,但总是输给了那些善于变幻手段的人。在冰雪中长时间周旋。他劝吴汉槎不要让泪水浸透了牛衣,即使在天涯海角,依然有骨肉亲人,有几家人能做到这样呢?比起那些命运多舛的红颜,现在的情况更加艰难。在边塞,苦寒难以忍受。他承诺了二十年的事情,希望最终能够实现。他将这封信放在吴汉槎的怀袖中。他自己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漂泊,十年来辜负了深厚的恩情,经历了生死的师友。从前齐名并非虚名,看看杜陵的消瘦,也不减夜郎的忧愁。命运多舛,与知己分别,问人生到此是否感到凄凉?有千万的恨,为了你而剖白。看看兄长生于辛未年,我生于丁丑年,共同面对冰霜的摧残,早衰如蒲柳。从今以后,诗赋要少作,保留心魂相守。只愿河清人寿,归日时急忙翻阅行戍的稿件,将空名料理传给后人。言不尽意,顿首。
注释:
- 季子: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称呼,这里指吴汉槎。
- 宁古塔:地名,位于今黑龙江省。
- 丙辰: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
- 千佛寺:位于北京的一座寺庙。
- 魑魅搏人:比喻困难和挑战。
- 覆雨翻云手:比喻善于变幻手段的人。
- 牛衣:古代农民穿的粗布衣服。
- 包胢:古代的一种承诺。
- 乌头马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杜陵: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这里指杜甫。
- 夜郎:古代国名,位于今贵州省一带,这里指李白。
- 蒲柳:比喻早衰的人。
- 河清人寿:比喻社会安定,人民长寿。
- 行戍稿:指军中的文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观(1637-1714),字伯时,号梅村,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是他在京师千佛寺冰雪中写给远在宁古塔的朋友吴汉槎的,用词代替书信,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冬天,顾贞观当时住在京师的千佛寺。诗中表达了对远在宁古塔的朋友吴汉槎的关心,以及对人生艰难和命运多舛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深刻认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魑魅搏人”、“覆雨翻云手”等,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态的炎凉。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情的珍视,如“但愿得,河清人寿”、“置此札,君怀袖”等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深情厚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询问朋友是否平安,即使归来,回顾一生中的种种事情,也难以承受。
-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在漫长的旅途中,没有人能给予安慰,家中有年迈的母亲、贫困的家庭和年幼的孩子。
- “记不起,从前杯酒。”:记不清从前一起饮酒的情景。
-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习惯了,但总是输给了那些善于变幻手段的人。在冰雪中长时间周旋。
-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劝朋友不要让泪水浸透了牛衣,即使在天涯海角,依然有骨肉亲人,有几家人能做到这样呢?
- “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比起那些命运多舛的红颜,现在的情况更加艰难。
- “只绝塞,苦寒难受。”:在边塞,苦寒难以忍受。
- “廿载包胢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承诺了二十年的事情,希望最终能够实现。
- “置此札,君怀袖。”:将这封信放在朋友的怀袖中。
-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他自己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漂泊,十年来辜负了深厚的恩情,经历了生死的师友。
- “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从前齐名并非虚名,看看杜陵的消瘦,也不减夜郎的忧愁。命运多舛,与知己分别,问人生到此是否感到凄凉?
- “千万恨,为君剖。”:有千万的恨,为了你而剖白。
- “只看一作试看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看看兄长生于辛未年,我生于丁丑年,共同面对冰霜的摧残,早衰如蒲柳。
- “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从今以后,诗赋要少作,保留心魂相守。
- “但愿得,河清人寿!”:只愿河清人寿,归日时急忙翻阅行戍的稿件,将空名料理传给后人。
- “言不尽,观顿首。”:言不尽意,顿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魑魅搏人”、“覆雨翻云手”等,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态的炎凉。
- 对仗:如“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排比:如“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等,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朋友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朋友的关心,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意象分析:
- 冰雪:象征着人生的艰难和世态的炎凉。
- 牛衣:象征着贫困和艰辛。
- 魑魅搏人:象征着困难和挑战。
- 覆雨翻云手:象征着善于变幻手段的人。
- 蒲柳:象征着早衰的人。
- 河清人寿:象征着社会安定,人民长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子”是指谁? A. 顾贞观 B. 吴汉槎 C. 杜甫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宁古塔”位于哪个省? A. 黑龙江省 B. 吉林省 C. 辽宁省 D. 河北省
-
诗中提到的“千佛寺”位于哪个城市?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南京
-
诗中提到的“魑魅搏人”比喻什么? A. 困难和挑战 B. 友情 C. 爱情 D. 亲情
-
诗中提到的“覆雨翻云手”比喻什么? A. 善于变幻手段的人 B. 友情 C. 爱情 D. 亲情
答案:
- B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的豪迈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对比:
- 顾贞观的《金缕曲二首》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但顾贞观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 顾贞观的《金缕曲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豪迈和对未来的希望,但顾贞观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顾贞观诗集》
- 《清代诗选》
- 《古诗十九首》
文章:
- 《顾贞观与清代诗坛》
- 《顾贞观诗歌研究》
- 《顾贞观与吴汉槎的友情》